顺丰控股更新港股招股书 赴港上市稳步推进

来源: 中华网
2024-06-30 20:50:04

6月28日晚,顺丰控股披露,公司已于2024年6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了发行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港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资料。据悉,这是顺丰控股第二次港股递表。2023年8月,公司曾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目前该次申请已失效。

亚洲最大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

招股书显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3年收入计,顺丰控股是中国及亚洲最大的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也是全球第四大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

顺丰控股表示,公司在中国五个物流细分领域和亚洲四个物流细分领域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包括快递、快运、冷运、同城实时配送、供应链解决方案及国际物流服务。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顺丰控股拥有覆盖202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全球配送网络,运营103架飞机和超过20万辆车辆,分别是亚洲最大的空运机队和陆运车队。同期,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航空货运承运商,运营的货量占2023年中国航空货运量的33.8%。

具体来看,在中国,顺丰经营多个子行业,包括快递、零担快运、冷运物流、同城即时配送及端到端供应链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3年收入计,在各子行业中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1.7%、1.7%、2.2%、13.8%及3.2%,占据领先地位。其中时效快递是其旗舰产品,2023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63.9%。

与此同时,顺丰控股在招股书中称,自身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超过4000项专利及专利申请,并持续利用自 研技术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截至2023年年底,顺丰控股拥有约200万活跃月结客户及约6.63亿散单客户。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上述两项数据在亚洲所有物流服务提供商中均为最高。

业绩稳步增长

回顾其上市历程,2023年8月1日,顺丰控股公告,为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形象、提高综合竞争力,顺丰控股计划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

随后,2023年8月21日,顺丰控股在港交所首次提交上市申请,此后逾期失效。今年6月2日顺丰控股公告,顺丰控股港交所上市已获证监会备案。

顺丰控股已于201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若此次赴港上市成功,顺丰将成为快递行业首家“A+H”股上市公司。顺丰集团旗下已有多家上市公司,除了顺丰控股,还包括港股上市的顺丰同城顺丰房托嘉里物流

二次递交的招股书主要更新了2023年相关数据表现。业绩方面,2021年至2023年,顺丰控股的收入从2072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至258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7%;归母净利润从47亿元增长至8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1.9%。

顺丰控股表示,当前公司正处于高质量可持续增长的拐点。公司已经度过了资本支出的高峰期,并采取了多项降本增效举措。公司的新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并实现盈亏平衡,未来相关业务的进一步增长将带来盈利增厚。

招股书表示,顺丰控股此次赴港IPO所募金额将用于加强顺丰国际及跨境物流能力,提升及优化中国的物流网络及服务,研发先进技术及数字化解决方案,升级其供应链和物流服务及实施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相关举措,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原标题:顺丰控股更新港股招股书 赴港上市稳步推进

  今年2月,常州市互联网信息中心“觅渡新语”撰文指出,GDP破万亿是城市能级提升的一大标志。城市能级越高,城市带给人的机会就会越多,发展空间就越大。“事实上,不论特定重大项目的审批,还是外来大项目的投资,城市能级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依据。”

  但其实,在还没有互联网、小红书、抖音的年代,锦州烧烤就在全国出名。那时候,中央电视台、辽宁卫视、湖南卫视等关于烧烤的专题节目都会专门到锦州录制。2011年锦州烧烤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国名叫“锦州烧烤”的店铺超过30000家。

  上海二手房市场也在政策实施后趋于平静,上海链家研究院监控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上海市共成交二手房16万套,为近5年最低。

  “我建议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区别对待,对一些比较前沿、需要从更长远去布局的学科,比如高能物理,稳定支持的比例可以高一点,而对一些非常成熟且有强应用前景的学科,以竞争性为主的经费模式更佳。”李亮说。

  应当说,克莱弗利所阐述的对华观点,根本算不上什么“对华友好”,充其量只能说是回归到了相对正常一点的外交轨道——在和平年代,与哪个国家发展关系不需要“建设性”呢?又有谁会喜欢充满戾气、动辄就要搞霸凌的交往方式呢?然而就是这样的正常逻辑,在英国要公开说出来都得小心翼翼、来回找补,还要承受来自议会反华议员的巨大压力,这也再次暴露出英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和混乱度,显然不利于中英关系往前发展。

  一边是陈水扁多次违规动用当局资源,引导公营企业和团体参与高铁增资入股;另一边是本应承担增资义务的五家原始股东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有媒体统计,它们接到了相当于实际出资额三倍的分包工程。还有调查指,这五家净利可达数百亿新台币。

白柏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