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启“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建大数据库、开精准运动处方

来源: 猫眼娱乐
2024-06-20 07:38:52

  中新网上海12月16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市医体融合运动促进健康创新中心”(简称:中心)16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下称:华山医院)浦东院区挂牌成立。

  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体育局指导下成立的“上海市医体融合运动促进健康创新中心”,是“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在医疗领域内落地生根的创新之举,为后续该模式在医疗服务、科技创新及科学普 及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构建了较高水平的工

  中华运动康复医学培训工程—上海培训中心、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运动员创伤治疗定点医院、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科普基地同日揭牌。仪式现场,华山医院还与十多家战略合作伙伴单位签署合作协议。

  据介绍,“上海市医体融合运动促进健康创新中心”将围绕健康上海行动的目标和要求,利用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的学科优势和特长,调动社会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围绕“运动促进健康”主题,建立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管理及科普教育体系,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提供相应的运动与健康科学指导,全面普及运动健康知识,提升民众主动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据了解,在医疗服务方面,中心以建成国内最高水平的运动促进健康临床服务平台为目标,将组建由运动医学科、康复科、内分泌科、心内科、呼吸科、老年科、肿瘤科、消化科等专家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临床多学科团队,共同开发临床多病种的医体融合解决方案并开展实践应用,为慢病患者提供合理运动评估并实施监测,创新运动损伤防治与康复的一体化模式,造福广大患者。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心将通过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手段,构建运动促进健康大数据库,并探索特定病种人工智能辅助下的精准运动处方。同时,开展远程运动促进健康应用的研发,形成一套可推广的“运动促进健康”智能化工具与服务模式,实现健康关口前移,建立多层次运动健康体系。

  在科学普及方面,中心将全面聚焦健康上海行动,调动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开展运动促进健康科普工作与公益活动,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提供科学运动指导,提高民众的运动疾病预防意识等。

  据了解,作为中国运动促进健康的领头单位之一,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及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已经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医体融合运动促进健康工作,包括领衔主编《临床实用运动处方》医生教程、开展运动促进健康科普宣教、承担市科委两项运动健康方面的科普重大项目等。

  当日,记者走进“上海市医体融合运动促进健康创新中心”,占地400平方米的运动医学康复中心包括物理治疗区、功能恢复区以及运动健康测评实验室三部分。这里还有具有浓厚体医融合文化色彩的运动医学与康复博物馆,收集了不少体育名人的赠品,由知名运动医学专家、华山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政府参事陈世益教授个人捐赠,包括:刘翔的签名跑鞋、邹市明的拳击手套、奥沙利文的斯诺克球杆、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照片与各国代表团纪念徽章、中国奥运代表团著名运动员签名、F1中国大奖赛17年通行证,陈世益担任重大赛事首席医疗官(CMO)世界各地通行证、著名运动员签名球衣、国家科技进步奖证书、世界各运动医学协会任命状等50余件珍贵展品。(完)

  <strong>创新创业的带动效应。</strong>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创业扶持政策持续完善,2022年三季度末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694亿元,同比增长14.8%。加强零工市场建设意见出台,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启动,为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增添助力。

  <strong>全力强化招聘服务。</strong>发挥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招聘网站设立毕业生专区,服务机构免费向高校和用人单位开放,定期举办招聘活动。推出“职引未来”系列活动,突出毕业生需求特色,提供不间断就业服务。稳妥做好就业报到证取消后的工作衔接,更加便利档案、落户等手续办理。

  “2022年以来,滨海新区着力做好扩大内需等工作,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为牵引,力推制造强区战略落地。截至目前,新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超500家,带动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天津市滨海新区副区长张桂华说。

  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又不止于金融。近年来,企业的“生态服务”需求日益强烈,尤其随着更多民营企业“走出去”,它们在海外市场的综合需求亟待被满足,这也将成为金融机构接下来的发力重点。

  盐碱地一改,“米粮川”就来。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提升等措施,牛庄镇推广间作套种,不断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综合利用水平,粮食年产量由2012年的4.7万吨增加至2022年的9.36万吨。

  文中介绍,卢庆贻曾回忆说,1944年6月下旬,日军三个师团对衡阳城发起第一次强攻,从地面和空中进行狂轰滥炸。但守军士气高涨,沉着应战,顶住敌人猛烈炮火,日军阵地几乎没有向前推进一步。“日军还使用了毒气,我军整整一个排的人都被毒死。城内的防毒面具都被送到前线,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后来只能把毛巾打湿后围在脸上防毒。”卢庆贻说。此后,中国军队又先后打退了日军的两次强攻,但守军粮食弹药补给吃紧,援军却迟迟不到。8月6日,守军拟好了一道电报,由译电员交给卢庆贻,卢庆贻随即将电报发往芷江,后经由芷江空军台转往重庆。此后,卢庆贻被日军俘虏,万幸在被日军强迫劳动时逃脱,抵达贵阳后,才第一次从报纸上看到了他拍发的“最后一电”全文。

王怡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