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余件微艺精品亮相云南首届综合性微型艺术展

来源: 黑龙江东北网
2024-06-01 22:10:45

  中新网昆明12月16日电 (王艳)用橄榄核雕刻蜘蛛雕塑,蜘蛛腿上的绒毛清晰可见;指甲盖大小的鲁迅头像,人物的胡子根根分明;比玉米粒还小的微型茶壶,能开启壶盖装水……16日,在云南微型艺术展上,一个又一个精细的微雕作品让观众啧啧称奇。

  当日,云南微型艺术展在昆明市博物馆开幕,免费向公众开放。这是云南首次举办综合性的微型艺术展,共有500多件优秀作品参展。70余名海内外创作者中,有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也有各高校相关 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民间微创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

  中国的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而云南的微雕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滇青铜器上。云南微雕既有中原文化的传统风格,又表现了各民族的多元文化特征。饰品微雕、玉石微雕、橄榄微雕、核雕、毛发雕刻、石雕、刺绣、剪纸等,都在国内乃至东南亚国家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开展当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昆明微雕云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冉隆泉的微型国画《云南风格》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幅宽1.5厘米、长8米的微型国画耗时一年多创作,起笔是云南高海拔山峰,收笔为云南低海拔热带雨林,画中还有展现云南民族文化场景的人文景观。在放大镜下,每个场景衔接自然,笔势纵横的山水画,一花一叶纤毫毕现,芝麻粒大小的人物造型逼真。

  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罗锦明的作品角雕蟋蟀也深受收藏家们的青睐。作品选用独特温润的牛角作为素材进行雕刻,利用黑牛角的色彩和半透明质感,搭配精细的雕工,将蟋蟀呈现得栩栩如生。

  “之前看过微雕的新闻,但这一次现场观看还是给我很大的震撼。”到场观展的市民陈龙称,“每走到一件作品前都忍不住惊叹,很好奇这些艺术家是如何完成这么精细的雕刻。”

  “今天的文化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而微雕、微刻等微型艺术的创作,是人不断挑战极限的过程。”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王仲德表示,云南是一个多彩的微雕艺术园地,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进一步拉近微型艺术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打造微型艺术文化新空间。(完)

  冼汉迪说,“通关”后,他和团队可更灵活地安排会议时间,与在内地的客户和同事面对面沟通,也有更多时间可以回香港陪家人。“两会后,我要去深圳处理一些公务,然后就回香港过年。”冼汉迪笑道,“时间很紧张,但是回香港现在很方便。春节就是要一家人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的嘛。”(完)

  鼓励TVB艺人在内地发展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2/42/10984526413376674622.jpg" alt="" />

  此外,自然资源部明确继续加强基础地质调查,深化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推进未利用矿区资源调查评价,组织实施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推动实施矿产地战略储备工程,提高矿产资源国内供给储备保障能力。

  有很多同学在检票进站时发现

  针对平台企业经营区域跨度大、用工关系复杂、协商主体多元等特点,《通知》要求,发挥全国工会组织系统合力,由平台企业总部所在地省(市)总工会牵头、有关全国产业工会配合,共同解决协商代表产生、协商议题确定、协商会议召开、协商成果落地等问题,推动头部平台企业建立与劳动者代表的协商机制,定期就计件单价、抽成比例、报酬支付、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和订单分配、奖惩制度、补充保险等事项开展协商,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建议权。此外,为了增强职工方协商代表履职能力,《通知》要求建立相应的经费补贴机制。

林佩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