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咖齐聚郑州 单霁翔等阐释多元文化多样魅力

来源: 大河网
2024-06-25 15:20:22

  中新网郑州6月24日电(郭晖)“我特别希望跟年轻人交流这些文化遗产的话题,但是我发现很多年轻人接受信息的习惯在不断变化。”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23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 2024微博文化之夜·“看见多元文化力量”主题论坛上如是

  本次论坛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网信办指导,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委网信办等主办,来自社会各界的文化人士齐聚一堂,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分别阐释了多元文化的力量和魅力。

  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以《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为题,阐释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力量。已经记不清到郑州多少次的单霁翔,以自己亲身经历讲述了他和郑州的不解之缘。今年2月,他化身“登封文旅推荐官”,在短视频中推介登封文旅,“我曾参与了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申遗工作,考察过新密古城寨遗址等考古遗迹,也曾到少林寺练过拳”。

  其间,单霁翔展示了他参与录制的《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一张合影,主要讲述了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地——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探寻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

  让单霁翔意想不到的是,《万里走单骑》系列、《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化类视频节目,通过行走和交流的方式讲述文化故事,备受年轻人喜爱,“我特别希望跟年轻人交流这些文化遗产的话题,但是我发现很多年轻人接受信息的习惯在不断变化”。

  作为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微短剧兼收并蓄,成为时下新兴的一种文艺创作形式。今年5月底,郑州官方印发了《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拟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微短剧在郑州大有可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杨洪涛接受采访时介绍,郑州西临洛阳,东接开封,人文资源富集,是微短剧创作的沃土。

  杨洪涛介绍说:“无论是文化积淀,还是现代化的气息,郑州都可以给微短剧的创作提供非常多元的视觉场景和故事源泉;无论是拍穿越题材,还是历史题材,抑或是新时代精神面貌的题材,它都有非常丰富的可供挖掘的成分。”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饶雪漫、赵丽娜、马伯庸等还从文学的创作与改编、薪火相传的足球梦想、历史细节中的普遍人性等方面讲述了多元文化的力量。(完)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3/70/16270882152793726314.jpg" alt="" />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八、10月,旅匈华人作家和翻译家余泽民翻译的匈牙利作家马洛伊·山多尔的自传三部曲《一个市民的自白》由中国译林出版社出版。另外,由匈牙利汉学家和翻译家李察德翻译成匈牙利语的余泽民小说《纸鱼缸》成为2022年匈牙利畅销书之一。

  锯竹、刮青、平头,还有最考验手工的技术——劈骨。劈骨的关键在于均匀、笔直、只能有一个竹节。这样一根直径13厘米、长度半米左右的竹筒,要被劈成60根伞骨,太粗、太细都不行,而且尽量要做到根根笔直。

  王进足表示,要攻坚突破“油头”,力争古雷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正式开工、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加快建设,打造世界级大炼油、大芳烃、大乙烯石化基地;延伸发展“化尾”,围绕“芳烃-聚酯”“烯烃-塑料”筑链,布局高端聚酯、聚烯烃和电子化学等产业,推动盛桐碳四等项目投产、中沙工程改性材料等项目签约,促进精细化工产业沿链聚合。

  <strong>固根基、稳增长,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strong>

林士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