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胞饮粥忆乡情 盼舌尖尝“福”来年有福

来源: 凤凰网
2024-06-07 09:52:28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刘洋)岁暮寒冬,热粥一碗,冰冻皆消。腊八节一到,家家户户开启了“忙年”序章。多位身处海外的侨胞18日与中新社记者连线,讲述记忆中的温情时刻。

  俄罗斯侨胞巴特尔一早便和家人准备做“娃勒拉里”的食材。巴特尔是达斡尔族人,老家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后到俄罗斯做旅游和国际贸易。在他的印象里,腊八节是家人围聚一起把酒言欢的日子。

  “娃勒拉里”是达斡尔族人的腊八粥。达斡尔族人将牛乳、酸奶和黄米搅在一起,慢火熬制半小时以上直至粥体黏稠,再拌奶汁或奶油食用。

  说起腊八粥,罗马尼亚侨胞杨耀忠印象最深的是儿时与父母到寺庙排队喝粥的场景。浙江海宁盐官小普陀寺的师傅们清晨便开始布粥,并向前来的人们施以祝福。

  “去庙里喝粥已经成为我们的习俗,去晚了可就喝不到了。天未亮的时候,我就被父母喊起来去排队等寺庙开门。”杨耀忠记得,庙里的八宝粥是用大米、大枣、银耳、赤豆、山药、百合、花生和桂圆熬成的。“讨”一碗腊八粥就添足了信心、好运和福气。幼时不懂为何要如此“麻烦”,但离乡多年后,他也怀念起众人热闹“添福”的情景。

  杨耀忠说,在罗马尼亚红龙批发市场,一些做餐饮业的浙籍侨商也会煮腊八粥分发给侨胞,用一碗粥串联起乡情和乡忆。在罗侨胞重视传统节日,煮粥分粥也寓意着生意人们来年共同富裕。

  “胡萝卜,蜜蜜甜,想着想着要过年,可是老憨又没钱。”这是王兴华年幼时在腊八节常哼的歌谣。王兴华今年50岁了,自1997年离家前往土耳其打拼后,几乎再未回老家与家人同过腊八节。

  “我的老家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地处偏远。儿时家里穷,每逢腊八节,妈妈就在白粥里多放几种豆子。最幸福的就是喝粥时可以往碗里加一勺白糖。”王兴华说,在这一天,家里的妈妈和姐姐做豆腐、杀年猪、做腊肉、装香肠、打扫房屋,为新的一年做准备。

  王兴华回忆道,过节最有盼头的就是妈妈或姐姐给他做的新布鞋 和鞋垫。穿上新鞋,寓意来年走得又顺又远。现在母亲已经过世,姐姐们也不再做手工鞋了,但那一双双布鞋和加了糖的粥将他与家乡亲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随即,民警联系了大川林业站和碧峰峡大熊猫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现场简单检查后将这只野生大熊猫麻醉,并安全送往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作进一步检查。(完)

  王大鹏表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科普的理念、方式、方法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普要直面真问题,采用创新性的方式方法,推动公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升。

  在5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指出,中方提供的有关信息和数据有助于各国科学家了解病毒演变情况,树立了国际科学界对中国防控的信心。“中方始终本着依法、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同世卫组织保持着密切沟通,及时分享有关信息和数据。”

  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高江涛说,“最初中国”的形成是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意的“中国”为四方“地中之国”,最初中国存在着文化母体孕育中的“中国”、诞生了的“中国”、不断发展的“中国”等不同历史进程中的新形态。

  五是严格落实场站防疫措施。督促经营者加强相关场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和一些交通运输工具的日常公共卫生管理,做好环境清洁消毒、通风换气,疫情严重的地区,要适当加密清洁消毒、通风换气频次,客运车辆及时开窗通风换气。

赵文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