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什么?ETF密集调整最小申购赎回单位

来源: 奥一网
2024-06-02 08:10:02

  来源:中国基金报

  近期,多只权益ETF基金调整产品的最小申购赎回单位,引发关注。

  业内分析人士称,ETF基金调整最小申赎单位,或为降低门槛,增加产品流动性,也可能出于缩小组合跟踪误差、便利投资者操作等考虑。

  多只ETF调整最小申赎单位

  多只来自指数大厂的ETF基金宣布调整最小申购赎回单位,申赎单位即投资者可以买卖的最小份额。

  5月31日,天弘基金公告称,根据基金投资运作需要,该公司决定自5月31日起,调整天弘中证银行ETF的最小申购赎回单位自8万份调整为30万份。

  据相关公告,自5 月 22 日起,招商上证科创板50成份增强策略ETF最小申购赎回单位由 150 万份调整为 300 万份。

  银华基金宣布,自5月7日起,银华中证高股息策略ETF最小申购赎回单位自50万份调整为100万份。

  除此类将ETF基金最小申赎单位提高的案例外,还有不少ETF基金降低了最小申赎单位。

  同样自5月22日起,华泰柏瑞中证香港300金融服务ETF(QDII)的最小申购、赎回单位由100万份调整为50万份,投资者申购、赎回的基金份额需为最小申购、赎回单位的整数倍。

  另据公告,自5月15日起,广发上证50ETF最小申购、赎回单位由90万份调整为75万份。

  平安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ETF于4月29日成立,彼时基金设定的最小申购、赎回单位为300万份。自5月14日起,该基金开放申购赎回,并将基金的最小申购、赎回单位调整为100万份,理由是“为满足广大投资者的理财需要”。

  记者注意到,权益ETF基金调整最小申赎单位的情况自去年以来比较多,今年以来呈现更加频繁的趋势。

  降低门槛或缩小跟踪误差是主因

  权益ETF基金调整最小申赎单位背后,有着不同的考虑。

  一位基金分析人士称,就ETF调低最小申赎单位情况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伴随着结构性行情的演绎,部分行业及主题ETF净值持续上涨,导致若按照最先规定的最小单位来进行申赎,参与门槛非常高,将一些投资者挡在门外,所以调整到业内平均水平。

  “另一个原因是降低ETF最小申赎单位,相当于降低参与门槛,活跃交易,有可能增强ETF的流动性,不过,实际效果还有待验证。”他说道。

  例如,昨日二级市场情况显示,平安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ETF收盘价格为0.954元,也就是说,在修改之前最低赎回金额为28.62万元,而修改之后则降低至9.54万元,相当于明显降低了投资者参与该基金的门槛。

  而提高最小申赎单位,则出于另一种考虑。

  “公司旗下一只ETF基金之所以将最小申赎单位提高一倍,是因为现在成分股里有部分高价股,之前的最小申赎单位按照组合的占比,会导致买不到或者买不够,导致组合偏差较大。”华南一位公募人士说,“指数成分股中百元股还挺多,原有最小申赎单位不够买。”

  还有一位大型公募人士介绍,ETF基金调整最小申赎单位,一般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现金替代比例误差比较大,会进行调整;为了生态圈客户考虑,有些客户可能会利用股指期货等衍生品来进行对冲或套利操作。如果ETF基金的一揽子市值(即持有的股票总价值)和股指期货市值接近,客户在操作的时候会更方便。

  谈及为何会出现现金替代比例误差较大的情况,他表示,“这个误差指一揽子股票和ETF交易净值的差,随着股价的变化,这个差异可能会扩大”。

  总体来看,权益ETF基 金调整最小申赎单位,还是为了满足投资者需求,以及减小跟踪误差,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

责任编辑:郝欣煜

  还有350万元外债,她打算依靠自己的劳动去偿还。雪上加霜的是,就在这个时候,陈金英的老伴因病去世,悲痛之余,她重新开始工作,努力赚钱还债。

  就在4日当天,亲绿的自由电子报披露,台军动用128亿元新台币,要在全台284个营区设立智能警监系统,却传出该系统第一阶段“球型监视器”的相关设备中,使用了大陆制的电路板。“中科院”的解释是:此案是2019年4月决标签约的,依当时采购作业规定以原产地认定不得为大陆地区产品,而合约厂商交货的球型监视器,厂牌为瑞典AXIS,生产地也是瑞典,符合当时的采购规定。

  “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等,等都成了重症了,到医院里面来接,那我们三级医院的资源总有饱和的一天。”焦雅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所以现在我们也提出来,其实这也是我们三年的一个经验,就是要关口前移,早干预、早治疗,能够防止轻症变重症。”

  出院那天,恰好是2023年新年第一天,病人家属把病情好转的消息告诉了耿楠。“我很高兴。”她说,“老人跟我讲‘我看床位比较紧张,我基本上要恢复了,赶快给人腾床,让后面的人能够住进来。’”

  肿瘤患者们往往害怕疫苗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导致肿瘤发展,也担心因未接种疫苗而在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王宁的爷爷是名食道癌患者,今年74岁,王宁一直在纠结是否为爷爷注射疫苗,她在网上看到关于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更是不敢冒险。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发热门诊主任荣义辉开始觉得不大对劲是医院出现医护人员感染时。他开始评估医院医护人员的感染者情况,发现“跟我们原来看到的情况不是特别一致”。

吴刚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