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文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刘彦文

刘彦文

植根流通业 沟通上下游

ta的内容5.7万
大图模式
评论
点赞
分享
放大字

老窝鸭av|「ねえc私にもそういう生活できると思う」

2024-09-22 00:38:42
625

  刘世锦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一、宏观刺激政策要刺激什么

  近两年来,中国经济疫后复苏进程尽管有曲折,总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去年全年增速达到5.2%,今年上半年也达到5%,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是居前的。另一方面,宏观经济面临日益增大的总需求水平下降压力,GDP平减指数已经连续7个季度处于负增长。8月份的数据表明,消费、就业、财政等重要指标都出现明显放缓乃至收缩的迹象。

  宏观经济总需求不足是一个基本事实,这一点几乎没有争议。在总需求明显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刺激政策,也是一个常识。但要把总需求不足带来的问题与总需求不足的起因区别开来,尤其是要理清楚什么因素导致了总需求不足。否则,即便采取刺激政策也可能难以见效,甚至不是解决而是加剧问题,更要紧的是会贻误有利时机。

  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大体上有这么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增加投资。认为中国经济以往的高增长主要靠高投资,目前可以投资的领域还不少,空间还很大,仍然可以通过加大投资力度维持甚至提高宏观增速。但真实的问题是,与现阶段人均收入水平相比,已有的投资比重已经过高,能够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投资空间已经相当有限。

  另一种更具主流性的观点是扩大消费。认为总需求不足是投资过多消费不足,在具体做法上,一种流行的主张是仿效发达国家进行“直升机撒钱”。用消费券等方法促销无可厚非,但普遍发钱的办法,亿万富翁也可能拿到。即使把钱发到低收入人群,但这部分人群吃饭穿衣等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拿到钱多买几个面包并不能解决他们面临的真实难题。就城市以农民工为主的低收入阶层来说,他们面对的是住房、上学、医疗、社保、养老等难题。在这些难题面前,通过撒钱拿到的那点收入无疑杯水车薪。

  扩大内需靠投资还是靠消费的问题本身就具有误导性。不存在有投资无消费和有消费无投资的经济。真实的问题是,在我国现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下,内需不足的重点何在,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实质性地扩大内需,这样我们才能在深一个层次上理解和解决扩大内需问题。

  二、中国经济增长由供给约束到需求约束的两个重要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增长。东亚成功追赶型经济体,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都经历过类似增长。这种增长快速吸收了人类工业化阶段的技术成果,把先行者几十年到上百年的增长浓缩到二三十年时间内,也称为挤压式增长。但这类增长是有终点的。

  2010年1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在达到一个高点后开始减速,由高速逐步转为中速。这种变化可以表述为增长阶段转变。一个可比较的对象是日本经济。日本有上亿人口,属于大型经济体,与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日本在上世纪50和60年代曾经历了9%左右的高速增长。70年代初进入中速增长,增速在4%左右;90年代初再次减速为低速增长,2%左右,还出现了零增长和负增长。如果与日本比较,中国目前处在中速增长的后期,应该还有5-10年的中速增长,增速应在4-5%之间。

  在这种过程中,有两个概念非常重要。

  一个是历史需求峰值。也就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几十年上百年的进程中,需求增长最快或需求量最大的那个点或区间。到了这个点或区间,经济增长就开始减速。

  另一个是需求结构。需求结构背后是收入结构,简单地说,是中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的分布结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中高收入者比重低、低收入者比重高的结构;另一种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高,低收入群体比重低的结构,也就是通常说的“橄榄型”结构。

  历史需求峰值决定了高速向中速的转折点,而需求结构决定了转折点后中速增长的持续时间。

  在转折点以前,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是供给不足,在市场供求关系上容易出现通胀,这一时期主要是供给能力形成阶段。转折点之后,主要约束成为需求不足,事实上,需求相对下降正是增长减速的原因。通胀压力转为通缩压力,或价格上升压力转为价格低迷压力。

  从国际经验看,中速增长保持较长时间的经济体,一般基尼系数比较低,在0.4以下,收入差距相对较小,有一个规模较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这样的中等收入群体可以释放较大规模、较长时间的需求,从而支撑较长时间的中速增长。相反,如果收入差距较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较小,当这个群体需求潜力大体释放后,容易出现增长的明显减速,导致陷入低速甚至停滞后退的困境。

  这个时期正是由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关键节点。二战以后,几十个经济体开始工业化进程,由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由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阶段的经济体甚少,大型经济体只有日本和韩国。一万美元左右是一个特殊的不稳定节点,更多的国家在这个节点上出现反复或后退,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情况是,中等收入群体大体占三分之一,4亿人左右;在此之下有9亿多低收入群体,占三分之二。基尼系数多年来保持在0.4以上,有些研究认为在0.45或更高的水平上。当前面临的需求不足,与这种需求结构直接有关。

  三、如何增加有效消费需求

  增加有效消费需求首先要区分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包括低收入阶层在内,以吃穿和其他日常基本消费为主的生存型消费趋于稳定,或者说,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消费总量扩大体现为结构升级。消费增长更多由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社保、文化体育娱乐、金融服务、交通通讯等发展型消费拉动。

  消费实现方式的差异也很重要。生存型消费以个体消费方式为主。发展型消费较多采取集体消费或公共服务方式,如医保社保采取互助共济方式,学校教育是集体学习方式,与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直接相关。扩大发展型消费仅靠个人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政府搭台子、建制度、出资金,是政府消费支出与居民消费支出的组合。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滞后,直接拖累发展型消费的增长。现阶段,城市居民抱怨或忧虑较多的是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的压力。近三亿农民工、近两亿外出进城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欠账更为突出。四亿中高收入群体与九亿低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相当大部分源于基本公共服务分享水平的差距。所以扩大消费要找准痛点:一是以基本公共服务为依托的发展型消费,二是以农民工为重点的中低收入阶层。

  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与城市化水平直接相关。城市集聚效应降低公共服务供给成本。在传统农村地区,现代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成本过高,很难触达。与发达经济体相同人均收入水平时相比,中国城市化率偏低,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为66%,户籍城市化率为48.3%,而发达经济体通常在70%以上,有的超过80%。

  以往我们重视生产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忽视了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而这一条应该是我们现阶段扩大消费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底层逻辑。没有一定密度的城市化水平,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保、养老、文化娱乐等领域较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难以实现。

  从制度层面看,存在着不利于提高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的制约因素,集中体现在城乡之间的三个不平等:一是户籍制度所体现的身份和居住迁徙权利不平等;二是基本公共服务分享权利不平等;三是财产(不动产)权利不平等。

  四、不能简单仿效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

  中国经历的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和近十多年的中速增长,都显著高于同期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增长动能主要来源于中国作为后起国家的追赶潜能,或者说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所形成的结构性潜能,也是发达经济体已经做过的、我们还没有做但有条件有可能做的事情。到2035年,从目前的人均1.4万美元到3.5-4万美元,至少还有2万美元的追赶潜能,主要是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服务业发展,制造业和农业的稳固与升级等。我们经常讲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事实上,这种追赶潜能是确定性较强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有数字技术和绿色转型等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增长机会,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新的结构性潜能。这方面我们与先行者的差距并不大,有些领域并驾齐驱或局部领先。追赶潜能与数字绿色潜能并不是两条赛道,而是融为一体的。传统追赶潜能加新兴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仍可支持中国经济保持5-10年的中速增长。

  在这一时期,宏观政策重要性在于保持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稳定与平衡。作一个不大准确的比喻,现阶段如果潜在增速为5%,宏观政策大 概影响的是1%,其余4%取决于结构性潜能,而结构性潜能在多大程度上释放,则取决于是否有适宜体制政策环境。改革就是为了创造这样的环境条件。

  需要说清楚现阶段我国与发达经济体在宏观政策作用上的区别。发达经济体也是成熟经济体,处在低速增长期,是一种维持性折旧性的增长,新增长潜能很少,宏观政策的变动往往能够决定经济增长整体走向。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真的主要依赖于宏观政策,应该已经到了低速增长期了。

  随着中国经济由供给约束转向需求约束,释放结构性潜能的改革相应转到需求侧。在继续推动必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重心将会转向需求侧结构性改革。

  然而,改革往往被认为是慢变量,远水不解近渴。事实上,在改革工具箱内,能够找到不少增长导向、有立竿见影之效的改革举措,产生“今晚公布,明早涨停”的短期效应。即使那些中长期见效的改革,如能尽早启动和推进,也能形成积极预期,对短期稳增长发挥正面作用。

  还有观点认为,改革不能解决短期的货币信用问题。这就涉及到对货币信用如何形成的理解。改革就是开放权利。这些年来,中央关于改革的重要文件中大量使用的词语是“允许”、“可以”,就是把以往不允许、不可以做的事情放开了,居民的权利就相应增加了。允许、可以做的事情多了,权利增加了,就可以发现新的交易机会,而正常的市场交易要“一致同意”,对双方都有好处,就会有一个经济上的增量或“增加值”。交易增加相应扩大货币需求,扩大信用,进而实质性地扩大需求和供给,特别是需求侧改革能够更多地扩大消费需求。简而言之,改革扩大权利,增加交易,增加信用,进而实质性扩大需求。如果不通过改革把被不合理体制政策束缚的交易机会解放出来,即使增加货币,也不能增加交易和信用,只会增加货币空转。

  五、建议推出一揽子刺激加改革的经济振兴方案,实质性扩大终端需求,带动经济回归扩张性增长轨道

  应推出一揽子刺激加改革的经济振兴方案,带动经济回归扩张性增长轨道。

  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改革举措,以财政政策为主,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紧密配合,产生扩消费、稳增长、防风险的综合效应。具体包括10万亿刺激规模、两大突破口和一个重要目标。

  经济刺激计划规模。以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主筹措资金,在一到两年时间内,形成不低于10万亿的经济刺激规模。2008年搞了四万亿刺激计划,当时的经济总量是30多万亿,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去年GDP总量达126万亿,可以考虑按GDP总量10%的比重,确定刺激计划的规模。与2008年不同的是,这次重点是补上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以往重点是物质资本投资,这次是人力资本投资。这一刺激计划在微观层面重点带动消费,同时也在一定幅度上带动房地产、基建、服务业等领域投资,实质性地扩大内需。在宏观上则可提升总需求水平,缩小与总供给的缺口,带动GDP平减指数转为正增长。

  两大突破口,或者说两个重点领域。一是大力度提升以进城农民工为主的新市民在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短期重点是由政府收购滞销的住房,转为保障性住房,向新市民提供。

  落实三中全会关于“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的精神。农民由进城打工转为在城市家庭团聚、安居乐业。增加保障房供应可以扩大房地产的有效需求,住房改善可以带动装修、家具、家电等消费,家庭团聚可以带动教育医疗养老等需求,完善社保可以降低后顾之忧,降低预防性储蓄。

  二是加快都市圈范围内中小城镇建设,带动中国的第二轮城市化浪潮,形成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基础的高质量可持续现代化城市体系。我国城市核心区建设已达到较高水平,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拥堵。从国际经验看,城市群、都市圈范围内的核心城市通常占城市人口的30%左右。核心城市之外的中小城镇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可容纳60%以上的城市人口,其中既包括原有城市疏解人口,更多是农村和其他城市的流入人口。同时也适合制造业和中低端服务业的集聚。在这个范围内,房地产、基建等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落实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等精神。重点推动城乡之间人员、土地、资金等要素双向自主流动,以市场化为基础优化配置利用各类资源,农民可以进城,城市居民可以下乡,给城乡居民双向创业就业置业以更大空间。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把农村宅基地流转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相配套,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社保能力增强、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改善、产业稳定增长和结构升级,一举数得。

  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以这次经济振兴方案实施为契机,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目标,由现阶段中等收入群体4亿人口增长到8-9亿。提出并推进实现这一目标,对尽可能延长中速增长期,打破需求约束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有基础性意义。

  提出并实施上述经济振兴方案,短期内有助于较快在边际上补上总需求不足缺口,带动经济增长进入扩张性循环轨道,同时用刺激加改革的方法,花钱建新制度,也将为中长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刘彦文(记者 赖振玮)09月22日,在黎巴嫩接连两天发生大量通信设备爆炸事件后,以色列19日晚些时候突然对黎巴嫩发起大规模空袭,以战机轰炸了100多处据称是黎真主党的火箭弹发射场。路透社称,这是自去年10月加沙大规模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对黎巴嫩发起的“最猛烈空袭”。就在以军空袭前,黎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发表电视讲话,称以方已“越过所有红线,等同宣战”,他还誓言对以方进行严厉报复。20日午后,以色列北部遭到大量来自黎巴嫩真主党的火箭弹袭击。对于以黎局势急剧升级,国际社会纷纷呼吁各方克制,避免爆发全面战争。当地时间9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巴以局势举行公开会 图源:视觉中国以军与真主党互相袭击据法新社报道,20日午后,以色列北部多地频繁拉响防空警报。以军称,这一地区遭到大量来自黎巴嫩真主党的火箭弹袭击。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视频显示,以北部加利利湖附近空中频繁出现爆炸,以军动用“铁穹”防空系统拦截来袭的火箭弹。以军当天还发出警报,要求北部地区民众留在防空洞内,避免外出和聚集活动。法新社援引以军发言人的话称,一小时内至少150多枚火箭弹袭击了以方。目前以方伤亡情况不明。法新社称,黎巴嫩真主党反击后,以军当天随即向黎首都贝鲁特发动“定点袭击”,造成至少8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报道援引一名真主党消息人士的话称,真主党精锐部队一名高级指挥官被炸死。此前一天,以军空袭了黎巴嫩南部上百处真主党军事设施。以军19日晚称,空袭摧毁了真主党约1000个火箭发射器以及多个武器储存设施。路透社称,这是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对黎巴嫩发动的“最猛烈空袭”。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19日发表声明称,战争进入新阶段确实存在重大风险,但以军仍将继续对黎巴嫩真主党采取军事行动。他还威胁:“战斗持续时间越长,真主党付出的代价就会越大。”与此同时,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19日发表电视讲话,誓言真主党将继续战斗,让以色列面临“公正惩罚和痛苦清算”。他说:“报复肯定会到来,但规模、形式和地点,我们不会透露。” 他还说,虽然以色列拥有“技术优势”,但真主党不会屈服于压力,“只要加沙没有停火,对以色列的袭击就将持续下去”。卡塔尔半岛电视台20日称,实际上以军和真主党武装19日已进行数十次交火。真主党当天对以色列北部地区发动了至少17次袭击。以军19日稍早时候承认,至少两名士兵在北部的战斗中死于真主党的无人机和火箭弹袭击,另有9名士兵受伤。19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名男子走过一块巨型广告牌,广告牌上三人从左至右分别为哈马斯前领导人哈尼亚、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前指挥官苏莱曼尼、黎巴嫩真主党前军事指挥官舒克尔 图源:视觉中国“与真主党全面开战?”“以色列是否准备与真主党全面开战?”美联社20日以此为题报道称,随着以防长宣布战争进入“新阶段”,以及以方对黎大规模空袭和通信设备爆炸事件,以色列和真主党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日称,以色列和真主党已经冲突了几十年,本周的一系列爆炸和袭击将双方推向全面战争的边缘。真主党被认为是世界上武装最精良的非国家组织。美联社称,近年来,真主党军事力量在增强。据估计,真主党拥有15万枚火箭弹和导弹,其中一些配有制导系统,真主党武装还拥有一支日益庞大的无人机部队,可以威胁以色列所有地区,它的大规模报复可能导致以色列民众生活陷入停顿,并导致数十万人逃离家园。据半岛电视台20日报道,对于以黎陷入全面战争边缘,以色列前驻美大使阿隆·平卡斯指责以色列现政府的战略“愚蠢”。他称,那些一直推动对黎巴嫩发动攻击的政客因近来的一系列袭击变得更加大胆,“这些白痴以为生活就是一场詹姆斯·邦德的007电影”。国际社会感到担忧国际社会对黎以之间可能爆发全面战争感到担忧。美国警告各方不要让局势出现任何形式的升级,称当务之急是找到外交解决方案。白宫发言人让-皮埃尔19日称,美国“对潜在的局势升级感到恐惧和担忧”,“外交解决方案刻不容缓”。不过,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一边表示“不希望看到任何一方升级这场冲突”,一边又称“我们将继续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利”。白宫发言人让-皮埃尔发言 资料图法国总统马克龙19日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话,警告必须避免以黎全面战争。他还对黎巴嫩发表视频讲话称:“外交途径仍然存在,战争并非必然结果。局势升级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与此同时,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伊拉瓦尼19日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强烈谴责以色列的恐怖主义行径。信中称,伊朗“保留根据国际法采取必要措施,以回应如此令人发指的罪行和违法行为的权利”。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0日警告,以色列在黎巴嫩开始全面军事行动将对整个中东的安全造成最严重的灾难性后果,必须避免这种情况。19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安理会巴以问题公开会上发言时表示,中方敦促以色列放下使用武力的执念,摒弃军事完胜的迷思,立即停止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停止侵犯黎巴嫩的主权和安全的行为,停止可能将地区拖入另一场浩劫的冒险行径。联合国安理会将于当地时间20日就黎巴嫩通信设备爆炸事件召开紧急会议。黎巴嫩总理米卡提19日呼吁各国采取“坚定的立场”,制止以色列对黎巴嫩的“侵略”。本报驻埃及、美国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萧达 王逸 柳玉鹏

刘彦文(记者 陈凯正)09月22日,(原标题:"爆炸前几小时真主党仍在分发寻呼机,他们都检测过")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总台央视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天外交部网站上刚刚发表了中日双方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的共识文件。请发言人介绍有关情况。毛宁: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利益攸关国之一,一直反对这一不负责任的做法。根据两国领导人有关通过磋商谈判解决福岛核污染水问题的精神,中方同日方和相关国际组织前后进行了10多轮密集谈判和协商,经过不懈努力,达成今天发表的共识。我愿强调以下几点:第一,中方坚决反对日方擅自启动排海,这一立场没有变化。中方同日方发表共识是为敦促日方切实履行国际法义务和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尽最大努力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负面影响,有效防范排海的潜在风险。我们希望国际社会特别是利益攸关国同中方一起严格监督日方履行承诺。第二,由于现行相关国际机制的局限性,目前对排海开展的评估和监测是不全面的,缺乏透明度和可信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尤其是设立覆盖排海关键环节的长期国际监测安排,确保中国等所有利益攸关国有效参与其中,实施独立取样监测,才能得到全面、真实、有效的数据,确保排海风险可控。中日双方通过谈判已就此达成了一致,下步还将讨论监测核素种类、检测方法等技术细节,实现全面、有效、可信的长期国际监测。第三,如何妥善处置福岛核污染水,既是政治问题更是科学问题。中日双边共识为国际社会科学、有效、安全地处置核污染水打下了基础,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利益攸关国共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后续中方将会同国际社会特别是利益攸关国继续本着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高度负责任的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同日方开展对话,敦促日方妥善处理涉及排海的关切。第四,中方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输华,是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有关规定采取的紧急预防性临时措施,目的是为了全面防范风险,保护民众健康。采取这一措施有规可循,是中国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实际体现。中日双方达成共识文件,并不意味着中方立即全面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中方将会继续以世贸组织和中国法律法规为遵循,以科学事实为准绳,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在有效参与相关监测活动、实施独立取样并确认结果后,基于科学证据着手调整有关措施。我们将与日方开展技术磋商,在中方提出的要求得到充分满足的前提下,逐步恢复符合规准的日本水产品进口。有关磋商结果和政策调整会及时向社会公布。新华社记者: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3年来,倡议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成果惠及世界特别是“全球南方”。在不久前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各方积极评价全球发展倡议,认为倡议将为非洲等“全球南方”注入发展动力。请问发言人有何评论?能否介绍倡议落实的进展和下步发展计划?毛宁:3年来,全球发展倡议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成绩单”可圈可点,得到100多个国家及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和参与,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的国家超过80个。中方成立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已经支持了150多个项目,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网络建设全面铺开。全球发展倡议源自中国,成果和机会属于世界。在发展繁荣的道路上,一个国家都不能少,一个人都不能掉队,这是全球发展倡议的愿景,也是联合国倡导的目标。在即将举行的联大一般性辩论期间,王毅外长将出席“全球发展倡议支持全球南方——中国在行动”主题发布活动,同各方共商发展合作大计,汇聚支持“全球南方”发展振兴的力量。我们将同各方深化全球发展倡议合作,继续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机遇,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共同发展。图为媒体记者提问彭博社记者:中日双方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共识,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是否意味着中方将加入日方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现有的监测安排?还是说将建立一个全新的监测安排?第二个问题是,你刚才提到国际社会也可以参与监测,是否有其他国家将参与监测?还是说只有日本、中国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参与监测?毛宁:关于你的第一个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多次表示支持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加强监测,支持中日磋商和达成共识。我们同国际原子能机构一直保持着必要沟通。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中方一贯主张,对排海的长期国际监测是开放、透明的。日方在同中方协商双边共识的过程中,对其他国家的参与也显示出了开放态度。根据中日双方的共识,中国等所有利益攸关国都将通过参与制定取样监测方案、独立获取核污染水样本等方式,确保长期国际监测的公正性、有效性。《北京日报》记者:今年是六方会谈9·19共同声明发表19周年。19年来,朝鲜半岛形势发生了不少变化,中方如何评价当前形势?对半岛事务各相关方有何建议?毛宁:六方会谈9·19共同声明是有关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曾为稳定局势、缓和紧张发挥重要作用。维护半岛和平稳定、推动半岛问题政治解决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符合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当前半岛形势持续紧张。我们希望各方相向而行,坚持政治解决大方向,为实现半岛及东北亚地区长治久安发挥建设性作用。彭博社记者:关于周三在深圳发生的袭击事件,日方发布了昨日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同日本驻华大使通话的消息,其中提到孙卫东副部长表示该案属个案,犯罪嫌疑人有过犯罪记录。但这并不能说明犯案动机。今早我收到日本驻华使馆的电子邮件,日方依然强烈要求中方公布包括所有背景信息在内的案件细节,表示中方迄今未向日方提供任何同作案动机有关的信息。目前该犯罪嫌疑人已被拘留超过两天,你能否介绍任何关于作案动机的信息?毛宁:中日双方就有关问题保持着沟通。昨天,孙卫东副部长同金杉大使通话时介绍了相关情况。我注意到深圳市也提供了不少信息。据我了解,中方主管部门正在对这起案件进行调查和侦办。关于案件进展包括动机这些具体信息,建议向中方主管部门了解。日本经济新闻记者:关于今年6月苏州日本母子和中国女性遇袭事件,昨天发言人称此事“目前还在进一步调查中”。能否介绍自6月以来的后续进展?在中国居住的日本人很关心深圳、苏州两起案件,中方是否准备在这两起案件调查结束后,对外公布犯罪人作案动机、背景、案件情况等详细内容?毛宁:据我了解,中方主管部门正在对有关案件进行调查和侦办,将适时推进后续司法程序。我目前不了解具体进展以及你关心的这些信息,你可以向中方主管部门询问。媒体女记者举手示意日本广播协会记者:中日达成共识的消息恰巧和深圳日本男孩被刺身亡事件时间上相隔很近,请问这两者是否关联?毛宁:中日双边共识的内容、发表时间是经过双方密集磋商确定的。关于深圳男孩遇袭的个案,中方已经多次表明立场。两者没有关联。彭博社记者:我昨天向深圳公安机关询问案犯的作案动机,但对方未予回答。孙卫东副部长昨天同日本驻华大使通话时提到犯罪嫌疑人有过前科等细节。由此看来,负责同日本政府沟通的部门是外交部。你刚才建议我向中方主管部门了解。我理解主管部门就是外交部。所以我想再问一遍,案犯的作案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不提供案件信息?毛宁:这起案件正在由公安部门进行侦办,也就是说,案件仍在侦查和调查过程中,目前还没有结论。中日两国外交部门保持着沟通。这是必要的,也是正常的。你关心的问题,主管部门能提供更权威的信息。共同社记者:深圳媒体今天报道称,深圳日本人学校的案件是偶发个案。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毛宁:我注意到媒体的报道,也注意到深圳市介绍的情况。相信有关说法有其依据。日本广播协会记者:再次提问深圳的问题。日方最想了解的是,犯人是否针对日本人。这个方面中国外交部有何看法?毛宁:我能理解日方和在华日本人对这个问题的关切。我想说明的是,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公安部门刑事拘留。至于他的动机具体是什么,需要通过认真的调查来确定,我目前不掌握有关信息。彭博社记者:如果不掌握作案动机,如何能确定该案件是个案?你一方面表示不知道动机,另一方面却又告诉我们这是个案。这是不是自相矛盾?毛宁:判断一个案件是不是个案,除了犯罪嫌疑人的动机之外,还涉及很多其他因素。从目前掌握的信息判断,这是一起个案。但是具体情况要等待调查的结果。法新社记者:中方表示将逐步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有报道说,俄罗斯仍继续禁止进口。请问中方有何评论?毛宁:这个问题,建议你向俄罗斯方面询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

评论(86122)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搜狐我来说两句用户公约》

0/100 发表评论

《重生梅花朵朵》

据美联社19日报道,乌克兰官员希望美国批准乌方使用西方援助的远程导弹袭击俄罗斯本土纵深目标,但美国总统拜登的政府仍未被他们说服。美国官员表示,美方正在寻求得到更详细的信息,以了解乌军打算如何使用这些远程导弹,以及如何与乌克兰本身的战争战略结合起来。美国防长奥斯汀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图源:美联社报道称,美国官员表示,他们已经要求乌方更清楚地阐明其作战目标。与此同时,拜登准备下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晤。美政府官员担心,放松对使用远程导弹的限制条件效果有限,但是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周警告说,如果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允许乌克兰使用远程武器,那意味着他们在与俄罗斯“开战”。美国国防部官员反复指出,这些远程导弹的数量有限,而且乌克兰已经在使用远程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境内纵深目标。此前,乌军无人机夜间袭击了距离俄乌边境500公里的一处仓库,引发大火,已经证明乌方拥有这种能力。报道指出,美国已经允许乌军在部分跨境袭击时使用美国提供的武器。然而,乌克兰官员称,为了袭击远离边境的武器库、机场和军事基地等目标,仍需要美方放松限制条件。不过,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一直否认乌军的远程攻击会改变战场局势的观点。“我不认为某一种能力就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我坚持这一观点。”他说道,并指出乌克兰还有其他发动远程袭击的手段。根据美国国防部网站消息,五角大楼发言人萨布丽娜·辛格19日表示,在批准乌克兰使用远程武器袭击俄本土这一问题上,美国的立场和政策没有改变。她还提醒说,她几周前提到过,俄方已经将其军用飞机的驻地转移出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的射程之外,“因此,ATACMS甚至无法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因为那些机场不在ATACMS的射程内。”在19日的记者会上,辛格还说:“我想指出的是,正如部长(奥斯汀)说过的,作为一个在战场上有丰富经验的人,他了解这些事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无论何时部长谈到这件事时,我们都非常清楚,这(远程导弹)不是灵丹妙药(silver bullet)。这不是一种能够赢得战争,或者突然为乌克兰人解锁某些东西的能力。”延伸阅读普京签总统令增兵 俄同时启封大约2万辆坦克、装甲车据央视新闻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于当地时间9月16日签署总统令,将俄罗斯武装力量的编制人数增加到238.9万人,其中150万人是军事人员。俄罗斯总统普京 图:资料无独有偶,就在普京签发总统令之前,乌克兰新任外长西比加在基辅举行的“雅尔塔战略会议”上称,要解决乌克兰的兵员问题——“目前,乌克兰大约有100万适龄男性在国外,其中30万人在波兰”,西比加的话,言下之意就是要增兵!01普京签发总统令,扩大俄罗斯武装力量人员编制,在海叔看来,看似出人意料,其实是情理之中。说这是“出人意料”,是因为在2022年2月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后,曾特别表示并没有俄罗斯义务兵出境参战。也就是说,俄罗斯对外只认可参加“特别军事行动”的是俄军中的雇佣兵,或者索性就是瓦格纳雇佣兵。协同俄军参战的则是顿巴斯民兵。但这仗打着打着,俄罗斯于2022年9月开始征召新兵,所谓“二战后首次局部动员大约30万人”的说法不胫而走。2022年9月,被征召人员前往顿涅茨克接受训练的画面 图:环球网之后,俄武装力量人数开始扩编。2023年12月,俄罗斯武装力量编制人数增加至2209130人,其中军事人员人数从102.7万人增加到132万人。如今再增加18万军事人员。这说明了什么?尽管普京没有明说增兵是为了在俄乌前线一举击败乌克兰军队,但在增兵扩编的同时,俄方还有这样一个重要举措:启封大约2万辆坦克、装甲车和火炮。难怪哈萨克斯坦总统扎卡耶夫最近在接待到访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时称,“俄罗斯是无敌的”。今年8月,德国总理朔尔茨(左)前往哈萨克斯坦访问,并会晤哈萨克斯坦总统扎卡耶夫海叔认为,哈萨克斯坦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并没有站在俄罗斯立场,而是站在相对中立的立场。正是如此,扎卡耶夫对朔尔茨所说,才更具参考价值。甭以为俄罗斯启封的那些坦克装甲车辆大多数是上世纪可能就封存的旧货。战争,最终是这些装备的较量。西方能够提供给乌克兰多少武器,用于对付俄罗斯,来共同消耗?俄罗斯哪怕当下没有太多产能,但继承下来的当年的“钢铁洪流”,一旦流动起来,乌克兰怎么对付?起码得有数倍之的弹药,才有可能战而胜之吧?然而,乌克兰有那么多弹药吗?02乌克兰方面似乎将弹药的事情一味交给西方了。泽连斯基政府目前盘算的是还有多少兵源。乌军中不少中老年人西比加说的是大实话——在俄乌冲突爆发以后,乌克兰难民大举向西逃离,其中第一站就是波兰。虽然在很短的时间以后,乌克兰当局采取措施,只让老弱妇孺离开,而不让成年男子离境,且大举征兵。可毕竟在冲突之前,即有不少乌克兰人身在海外,还有不少乌克兰男子在冲突之初溜之大吉。如今,泽连斯基方面惦记起这些乌克兰籍人士,甚至还有部分是具有“双重国籍”者。海叔还观察到一个情况,西比加是在基辅举行的“雅尔塔战略会议”上提出惦记起海外乌克兰人的问题。泽连斯基在出席“雅尔塔战略会议”时,更提到,哪怕在乌克兰军队攻占的俄罗斯领土库尔斯克一些地方,也面临俄军快速的反攻。乌军想要守住阵地,防止俄军取得重大成果,颇有难度。泽连斯基方面惦记起海外的乌克兰籍人士其实,“雅尔塔战略会议”这个名称,都让人觉得怪怪的。雅尔塔,是一个地名,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在二战末期,1945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在雅尔塔开会,商讨对法西斯作战以及盟国战后利益分配问题。这时候的雅尔塔,属于苏联内部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下属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二战之后,克里米亚变更为克里米亚州。1954年,在赫鲁晓夫主导下,在苏联内部,克里米亚州从俄罗斯划到乌克兰。换句话说,在二战期间雅尔塔会议时,雅尔塔并不属于乌克兰。那么,如今在基辅举行“雅尔塔战略会议”,到底要纪念什么,想要得到什么?其实值得细细品味。03如果从大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则——没有俄罗斯出席的、冠之以“雅尔塔”之名的会议,是不是并不具有现实意义呢?在俄乌冲突的当下,无论“乌克兰和平峰会”,还是“雅尔塔战略会议”,看上去都有点怪怪的味道。当然,乌克兰希望西方继续支持自己对俄作战——在乌克兰方面看来,最大的焦虑当然是美国大选可能导致的政策变化;西方特别是美国,则希望看到俄罗斯受到掣肘……这些都成为类似会议得以召开的理由。而想要让冲突停下来,想要“可怜乌东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现象早点结束,少死一些人,则最好的办法是促使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坐上谈判桌。然而,这样的情况是否会在短期内发生呢?海叔要说,对于俄乌来说,一时的增兵,无非将自己剩余的“内功”再拿出一些来。但元气耗尽未必是好事。早日和谈,才是于各自的国家与民族以希望之时,也是有利世界之事吧?只是不知道俄乌双方是否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同时领悟这一点!碰不拢,则还得打下去……
昨天 00:38:42
朝阳龙城区
回复

《末世丧尸农场》 《城南萧萧风未晚》

  • 《夺凰》

    • 《绵羊不吃素》

      《网游之遗失的美好》
    《快穿之攻略男主是大佬》
《宫·媚心计》
昨天 00:38:42
朝阳龙城区
关闭回复
0/100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 172 条评论

评论(744)

0/100 发表评论

{{item.userObj.user_name}} {{ item.parents[0].userObj.user_name }}

{{item.userObj.user_name}}

  • {{ item.parents[0].userObj.user_name }}

    {{ item.parents[0].content }}
{{ item.content }}
0/100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 {{commentStore.commentObj.participation_sum}}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