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差生”ST新纶拉响“面值退市”警报,四年累亏超47亿元

来源: 第一财经
2024-06-29 16:52:43

  根据规定,若上市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将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且若公司股票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而终止上市的,公司股票将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这意味着,ST新纶距离“面值退市”仅剩2个交易日。

  ST新纶这波急跌走势始于今年5月6日,5月6日至6月12日的27个交易日,该公司一连走出26个跌停,股价从2.8元/股左右直接跌至0.74元/股。6月4日,是该股首次收盘价跌破“1元警戒线”,此后股价再未回到1元以上。

  ST新纶股价大跌与股票被“戴帽”有关。由于公司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2023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2024年5月6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新纶新材”变更为“ST新纶”

  另外,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ST新纶2023年度财务报告出具的保留意见显示,公司不仅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且重要子公司固定资产等列报的准确性无法确认。

  根据审计报告,ST新纶的4家重要子公司新纶电子材料(常州)有限公司、新纶功能材料(深圳)有限公司、新纶光电材料(常州)有限公司、新纶新能源材料(常州)有限公司,涉及固定资产金额12.61亿元,无形资产金额3584.12万元,长期待摊费用647.56万元。但上市公司未向审计师提供子公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的入账依据。

  而上述4家子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约占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的82%,是公司营收及利润的核心来源。

  对此,ST新纶在回复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时解释称,因中审亚太首次承接公司年审业务,需对2023年初的存量资产账面价值进行确认,要求公司提供与上述长期资产入账相关的所有原始资料,而公司未能准确预判上述工作量繁重程度,且对新任审计团队的工作方式不熟悉,双方之间工作配合有所欠缺,导致部分资产入账资料未能够在审计报告出具之前向审计师提供。

  这之后,ST新纶6月12日晚披露公告称,公司2023年度审计报告部分保留意见所述事项影响已消除。这一消息令公司股价短暂回升。但自6月20日起,股价又重启跌停走势,至今已连续7日收盘价跌停。

  ST新纶的持续经营能力始终备受质疑。

  2023年,ST新纶净利润亏损9.47亿元,截至2023年末公司流动负债高出流动资产总额22.98亿元,净资产仅2.11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4.60%;因诉讼冻结银行存款1118.37万元;银行借款逾期7.82亿元。

  业绩方面,ST新纶净利润连续4年亏损,累计亏损金额47.38亿元,2024年一季度继续亏损8055.92万元。

  在深交所下发的2023年年报问询函中,ST新纶被要求结合2024年一季度净亏损、有息负债、营运资金、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净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存款冻结、银行借款逾期情况,说明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改善情况。

  资料显示,ST新纶以高端精密涂布技术为核心,主要业务涵盖新能源材料、光电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

  面对监管拷问,ST新纶董事会表示,拟通过聚焦新材料业务改善持续经营能力,同时,多措并举,积极开展自救努力化解相关债。

  不久前,ST新纶的重整议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公司拟以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重整及预重整。ST新纶表示,希望通过重整避免上市公司债务风险及经营风险的进一步恶化,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更好的维护员工、债权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但这一举动并未令公司股价止跌。

  伴随着股价持续跌停,ST新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侯毅持有的公司股票也在日前遭遇流拍。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于2024年6月25日10时至2024年6月26日10时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对侯毅持有的5127.3279万股股票进行公开拍卖(起拍价为开拍当日前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价乘对应股票再乘80%),但该竞拍无人问津。

责任编辑:王其霖

  而储能产业链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度重合,例如储能产品需要的电池、逆变器、热管理等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大同小异。“特斯拉新工厂跟其电动车工厂的走势趋同,”林伯强指出,新型储能产业同样会向上海聚集,“生产规模足够大的话,大家就会靠拢”。

  巴西外长维埃拉此前就说,巴西希望与世界各地的所有人保持良好而密切的关系,访问华为不应被视为挑衅,“既然总统访问其他国家,他就会访问这个国家的公司。”

  巡视期间,中央第十一巡视组还设立了专门值班电话和邮政信箱,受理来电来信来访。巡视组受理信访时间截止到2023年6月20日。

  而国企腐败造成的破坏性是很大的。《透析国企腐败与反腐败》一文分析,国企腐败不仅破坏了价格、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市场秩序,更为严重的是,其损害了社会公平,侵蚀了公共部门在社会中的信誉和声望。

  来自世界的触手,再次加速伸向上海。有媒体统计,自2月以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陆续会见近20名外企高管和国际机构负责人,包括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瑞士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美国丹纳赫集团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毕睿宁等均是其“座上宾”。

  “长期看,需求侧的因素也非常关键”,蔡昉表示,因此,长期的制度建设就是中国特色的福利国家,基本实现公共服务的全生命、全民覆盖。

吴奕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