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退市新规显威,A股市场加速优胜劣汰

来源: 盖饭娱乐
2024-06-02 23:26:26

  A股市场生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新“国九条”下,退市新规于4月30日正式落地,严设多项指标,近一个月来不少公司面临生死时刻,A股市场生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退市新规发布一个月以来,落地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整体积极。”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A股市场的生态正在发生变化,市场越来越重视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和信息透明度,劣质企业将难以藏身。此外,面值退市增多、壳价值缩减和追责机制完善也是退市新变化。退市的常态化、严格化和透明化正在推动A股市场形成优胜劣汰和价值投资的新生态。

  “1元退市”风险陡增

  新“国九条”推出后,沪深交易所于今年4月30日正式落地退市新规,收紧财务类退市指标,重点打击财务造假和资金占用等恶性违法违规行为,瞄准“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加大出清力度。

  在此背景之下,多数股票尤其是ST类股票遭遇投资者恐慌性抛售。根据Wind数据,退市新规落地后首个交易日5月6日至今,共有20个交易日,而就有8只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跌停,跌幅均超60%。

  正是在这轮大跌中,8只股票已有5只的股价跌至1元以下,分别为*ST美吉、ST阳光、ST富通、ST爱康、*ST超华。

  其中,ST阳光、*ST美吉的股价已连续12个交易日低于1元,ST富通股价连续10个交易日低于 1 元。这3家公司均称,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价低于面值被终止上市的风险。ST爱康、*ST超华的股价则分别连续9个交易日、3个交易日低于1元。

  这是近一个月A股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的股票因此而被1元退市或者面临1元退市的风险。

  比如,正源股份因在4月30日至5月30日期间,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收到交易所下发的拟终止该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这将成为年内首家被面值退市的非ST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之后将直接摘牌退市。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建议投资者,尽量避免经营业绩差、盈利能力不强,已经ST的公司或可能触及退市标准的企业,更不要出于投机考虑,投资借着保壳的名义恶意炒 作的ST股票。

  对于一些资金在股票面临1元退市风险时仍“刀口舔血”或者存在倒买倒卖迹象,田利辉认为,短线炒作临退股是高风险行为,并不适合普通的中小投资者,投资者应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价值,进行理性投资。

  5月份6家公司被判财务类退市

  除了面值退市公司越来越多外,财务类退市也是现阶段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退市风险。

  日前*ST中期、*ST新纺相继发布公告称,收到交易所终止股票上市的决定,将于6月6日复牌并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为15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4年6月27日。

  根据公告,*ST中期是因为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而2023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从而触及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ST新纺被强制退市,则是因为2022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再加上2023 年末净资产为负值,且2023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在这之前的5月28日晚间,*ST园城、*ST同达、*ST碳元公告称,同日收到上交所的终止上市决定,公司股票将于6月5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26日。*ST商城则已于5月21日收到终止上市决定。

  *ST碳元是因为“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组合类退市情形,*ST园城、*ST同达则是触及“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退市,*ST商城则是同时触及上述两项情形。

  这些公司最终走向退市,与长期缺乏主业、持续经营能力丧失不无关系。比如*ST园城,长期游走于退市指标边缘,因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近三年两次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碳元已连续五年亏损,且流动资产大幅小于流动负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ST同达2015年以来营收持续多年在1亿元以下。*ST商城扣非净利润连续18年为负值,营业收入近3年来徘徊在1亿元左右,2014年以来公司先后被5次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根据退市新规,提高了主板亏损公司的营业收入退市指标,从“1亿元”提高至“3亿元”,加大绩差公司淘汰力度。同时,重点打击财务造假和资金占用等恶性违法违规行为,收紧2年造假情形,新增1年严重造假、3年连续造假情形。

  “财务类退市风险是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方面。投资者应仔细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关注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关键指标,以及是否存在非标等审计意见,也要关注监管机构发布的相关风险提示,合理规避潜在的退市风险。”田利辉称。

  A股加速优胜劣汰

  目前,A股市场的生态正在发生变化。

  谈起退市新规的落地效果,田利辉认为,首先,新规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部分劣质公司的股价炒作现象,降低了市场的投机氛围。其次,新规的严格执行使得一些财务指标不达标的公司被及时标识为*ST,起到了警示和提醒的作用。最后,随着退市力度的加大,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也逐渐增强,当然也需要进一步推动严监管与市场活力的平衡,推动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障,继续完善和优化退市制度。

  新“国九条”明确,进一步严格强制退市标准,收紧财务类退市指标,加大规范类退市实施力度,进一步削减“壳”资源价值。 证监会也多次发声,加大对“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出清力度。ST类公司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田轩认为,ST市场将进入市场化分层新阶段,一方面通过加强业务布局,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扭转企业发展颓势的企业将逐渐“脱帽”;另一方面,持续业绩不达标、亏损、触及强制退市指标的企业面临强制退市。在进一步严格退市标准,强化退市执行监管要求下,ST股退市数量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退市新规的实施,未来A股市场的退市趋势是严格化、透明化和常态化。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公司因为不满足要求而被退市,退市效率不断提高。”田利辉同时称,市场也将更加注重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投资价值,劣质公司将逐渐被淘汰出局,市场的整体质量也将随之提升。

  也有业内人士称,退市不意味着免责,对于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退市公司,仍需进行查处和追责。投资者因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遭受损害的,可通过依法提起民事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何俊熹

  其实,在一些学者的眼中,2023年完成5%的经济增速目标并不困难。汇丰银行大中华区前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就认为,2022年经济增长受疫情冲击远低于正常水平,如果将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扣除低基数效应后的真实经济增长仅为3%左右,连续两年的超低增长可能会导致难以承受的就业压力。6%~7%的增长区间则意味着在低基数上经济明显恢复,两年平均增速有望达到5%左右,和2020年~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持平,剔除基数效应后的真实经济增长稳住了,有助于稳市场主体预期和保就业。

  对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的社区居民、3岁及以下婴幼儿,出现发热等症状后及时指导开展抗原检测,或前往社区设置的便民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

  一位自称有资质的卖家余洋,他表示最近一支抗原的售价均在7元左右,“零售会贵0.5元到1元,量大能优惠到6块多“,谈起之前抗原价格猛涨到单支十几块,他坦言“那个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价格变化不会太大。”

  资深医药企业研发经理李津表示,抗原生产要求很高,“抗原检测试剂盒属于三类体外医疗器械产品,其生产条件一般需要在10万级的洁净区内进行。”这就导致如果新投入产线,需要一些时间达到生产标准。

  “低轨卫星如果能播发独立的测距信号,就具备了独立定位导航能力,对GNSS是有益补充。”武汉大学国际卫星导航服务组织(IGS)分析中心副所长李敏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老孙至今都认为是自己害了他,要不是自己瞎推荐,或许小伙子不至于落到那个下场,老伴劝过他,“没你他也会输光的。”但是从那次之后,老孙就再也不预测了。

苏金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