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评价姜萍“走红”:创新发现离不开三种品质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6-19 06:22:07

  中新网上海6月18日电(记者 范宇斌)17岁中专生姜萍因为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最近引发外界关注。

  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18日在第十七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上提及姜萍时,评价她是一位自主、专注、坚韧的女生。“在人工智能时代,一个孩子能够自主、专注、坚韧的话,一定会成为拥有创新发现的人。”

  论坛上,倪闽景以“科学教育的新逻辑”为题作 主旨演讲。他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科学知识,而是锻造每一位孩子的自主、专注、坚韧,“这三种品质是教育的真正价值和力量”。

  倪闽景表示,科学教育的新逻辑就是为创新而学,将来人存在的意义就是创新发现。“科学教育一定要站在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而不是针对那些尖子生。创新没有天选之人,每一位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多样化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和方法。”倪闽景认为,多样化的好处是哪怕有缺点和错误,它都能够成为创新的资源。“通过统一的教学过程,追求一样的标准答案,来获取高分、进入名校,这样的逻辑已穷途末路。考试还是要有的,但是一定要走向以基础为本、多样化的方向。”

  “科学教育不是做题,而是让孩子们发现现象,产生问题,形成志趣。”倪闽景谈及,科技越来越发达,而人最大特点是能发现新的现象。对此,他建议,孩子们要到大自然去,通过大自然最丰富的色彩、声音、形状等,培育强大的感官能力。“万物皆可研究,通过动手实践,加强实物学习,可以培养多样化的兴趣和视角。”

  展望未来,倪闽景表示,只有教育领先了,人才才能领先,科技才能领先。“科学教育的新逻辑,也是世界科技发展的必然,能够让人们未来生活得更好。”(完)

  嫌话费贵,家里没有座机和手机,子女联系她,要先给同村的侄子打电话。电视安在楼上,腿脚不便也不怎么看。对新冠的了解,全靠村里的高音喇叭,“有的时候会播一下。”

  古银杏、石上柏、歪脖槐……京西香山脚下,许多游客在国家植物园的古树名木前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为了拍摄获取流量,一些家长拍下孩子情绪崩溃哇哇大哭的瞬间,甚至故意用言语惹怒孩子或杀了吃掉孩子小心呵护的宠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闰月的规则是每个月中

  64岁的河南平顶山人杨红丽,2008年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孩子,前两年丈夫也去世了。

李淑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