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水利系统防汛抗旱会议在济召开 “未雨绸缪”防汛备汛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01 20:24:44

  中新网济南5月31日电 (记者 沙见龙)山东全省水利系统防汛抗旱工作暨水利工程建设推进视频会议31日在济南召开,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分析形势,部署防汛抗旱和水利工程建设重点任务。全省16地市水利部门通过视频会议系统线上参会。

  山东省水利厅厅长黄红光在会议上指出,近年来,颠覆传统认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水旱灾害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极端性、反常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据预测,今年山东水文气象年景总体偏差,三大流域均处于北方多雨区,大汶河可能发生超警洪水,沂沭河、漳卫河可能发生较大洪水,可能有台风北上影响山东,防汛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远大于往年。

  当前即将进入汛期,是迎汛备战关键期。黄红光强调,面对今年的防汛形势,全省水利系统务必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担当,抓紧抓实抓细抓好各个环节流程,充分考虑小概率、高风险、超常规等极端天气,积极承担起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常工作,全力打好有准备之仗。

  眼下正值半年的时间节点,能否完成水利建设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至关重要。黄红光指出,要组织实施好增发国债水利项目,管好用好国债资金,紧抓项目开工建设,对未开工项目,要全部建立台账管理,精准制定推进方案,6月20日前全部开工建设。同时要紧抓投资计划执行,压实责任链条,抢抓汛前施工黄金期,多措并举推动项目建设加速提效,确保年底前国债资金完成率达到100%。

  在地市发言交流环节,滨州市城乡水务局局长潘清军提到,该市素有“九河尾闾”之称,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徒骇河等省级河道在该市北部入海,是鲁北乃至山东全省防洪调度的重点地区。近年来,滨州不断完善机制、夯实基础、加强保障,并持续推进科技赋能强“技防”工作,汇总全市1000余处水利监测设备,集成重点河流、堤防、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基础数据、实时运行数据,建成覆盖全市雨情、水情、汛情、工情于一体的数据监测网络,为防汛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据预测,2024年黄河流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大汶河可能发生超警洪水。”泰安市水利局局长王冠祥称,该市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流域,山丘区占比超60%,山区河道众多,水库、塘坝点多量大,山洪灾害多发易发,区域内大部分河流源短流急,洪水陡涨陡落、历时短暂,洪涝灾害具有多发性、区域性显著特征。

  王冠祥说,面对复杂严峻的防汛抗旱工作形势,泰安市严格按照省级关于防汛抗旱安排部署,结合该市气象地理条件和水旱灾害防御特征,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紧盯大汶河、东平湖等防汛“主战场”,聚焦险工险段、在建工程等重点部位,深入分析致险要素,科学评估承险能力,做细做实各项准备工作。

  淄博市水利部门深化人防、物防、技防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落实挂包专家102名,落实基层防汛应急常备队伍共31支、1541人,并依托驻地水利施工企业,组建21支防汛应急专业施工队伍,落实专业技术施工人员757人、各类机械设备256台(套)。淄博市水利局局长于亦恩表示,该市加强物资储备,大中型水库备足防汛抢险物料,易出险的河道重点部位提前预置沙袋和机械。目前,全市共储备270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水旱灾害防御物资。

  记者现场获悉,2024年,山 东水利工程建设计划完成投资700亿元。截至5月30日,该省累计完成水利工程投资314.12亿元,占全年计划完成投资的44.9%。(完)

  连续工作7个多小时后,张泽的声音听来疲惫,他说现在缺什么都进不来,北京封路了。他能做的是干一点是一点,受困群众只能尽量坚持。

  城叔从水利部官网上看到,大清河东淀蓄滞洪区、滹沱河献县泛区、永定河泛区等蓄滞洪区启用的消息陆续发出,连河南辖内的卫河共渠西蓄滞洪区,也开始做好启用的人员转移准备。

  她向记者展示了一处房源,所在小区盛晖家园2009年建成,面积为84.09㎡,单价不到15万元,总价为1260万元。“无论是从面积、楼龄还是房型上看,这种房子过去流动性都很高。但实际上,它5月份降了20万,6月份降了30万,还能再谈,可见楼龄新的房子也愁卖。”顾清说。

  受台风“杜苏芮”和“卡努”影响,7月29日08时至8月1日11时,河北保定涿州市出现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全市平均降水量355.1毫米,最大降水量为两河村435.7毫米,多个乡镇、街道降水量均超300毫米。

  镇上把一些小学设置成了安置点,为避难民众提供食宿。转移出来的人,大多都在安置点,没有转移出来的,还在房顶或者某个高地等待救援。

  齐鲁晚报2008年6月13日的一篇报道提到,郯庐地震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是华北地震区的四大地震带之一。300多年前,即1668年,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是我国东部千年罕遇的一次特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学家的研究,像这样的破坏性地震,其原地复发周期在3000余年。处于地震带说明这个地方是地震多发地,但并不能说明这个地方近期一定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市民没有必要恐慌。

蔡政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