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用拟用1.5亿元自有资金开展证券投资 未雨绸缪还是冒险之举?

来源: 新浪新闻
2024-07-09 11:35:02

  首先,任何一家企业都应当集中精力于其主业。这不仅是经营的根本,也是稳定公司发展的关键。过去的历程已然显示,中山公用在主营业务上尚需努力。2024年第一季度,尽管公司营业收入有所增长,但净利润却出现了显著下滑,而这种利润下滑的趋势自2022年就已经开始。2022~2023年,公司归属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26.84%、9.79%。进入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归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35.08%。在此种情况下,为何不将这笔资金用于加强自身业务的竞争力,或者探索新的增长点?

  再者,投资市场的风险与收益总是并存的。追求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对于中山公用这样的非金融企业来说,涉足高风险投资可能会搭上本就不稳固的生产经营基础,因此并不合适。即便要进行证券投资,公司也应将资金运用于风险可控、收益相对稳定的投资品种中,比 如国债,这样才能在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前提下,为股东带来额外的价值。不过,公司在投资范围上并没有作出这样的限定,只是模糊表达为“遵守风险与收益最优匹配原则”。

  中山公用在投资计划中提及了各种风险及相应的风控措施,表现出了一定的风险意识。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之间往往存在差距,尤其在证券市场这个变幻莫测的领域,风控措施能否起到预期的效果,依然是个未知数。况且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证券投资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收益不确定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尤为突出。考虑到中山公用的财务状况及不增利的现状,贸然进行证券投资,其实是在进行一场未知的赌局。

  公司的本质目的是为股东创造持续稳定的回报,而非在证券市场上进行冒险。高投资回报的诱惑虽然让人难以抗拒,但是“不以稳定为基,不以规避为先”,企业就可能将自身置于不稳定之中。作为持股者或潜在投资者,我们更愿看到公司将资金用于可持续发展的领域:研发、市场扩张、消费者服务改善,或是债务降低等。这些做法不仅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长期收益,也能够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企业尤其是经营困境中的企业,在考虑进行证券投资时,应当以稳健为首选,切勿因眼前的高收益诱惑而轻忽了主业的经营和高风险带来的挑战。正如一句古话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经营企业,亦应如此。

  必须认识到,“家”在中国或者汉语思想传统中,有着不同层次的意义,如不清晰区分开来,容易把婴儿和洗澡水一块倒掉。因此,需正本清源,一要区分家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厚传统与家的哲学意味;二要区分家之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根基性地位与“家”对于人类而言的生存论地位。

  王一鸣指出,2012年和2013年,中国民间投资增速分别高达24.8%和23.1%,但近年来民间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去年前10个月增长1.1%。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2015年曾经达到64.2%,目前仅占约55%左右。民间投资增速放缓,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下降,固然有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民营企业预期转弱、信心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8月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中华夏块菌(夏松露)、冬虫夏草、松茸等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行列。据了解,夏松露分布区狭小,且产量不多。近年来,四川、云南松露产地还在采挖方式、人工培育方面进行了探索。

  观察家指出,密集打“虎”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的基调,长抓不懈、紧抓不放,亦向外界传递出“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更不能有降调变调的错误期待”的信息。

  与希腊特别强调理性相比,“家”更强调情感,强调成员间的相互关联。“家”作为一种文明论范畴,其奠基的世界更有家园的温暖,而非茫然大地的荒芜。

  “拿来主义行不通,那就自己干”

林常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