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葫芦兄弟》编剧姚忠礼:“翻开”中国动画“回忆录”

来源: 央广网
2024-06-02 03:38:57

  中新社上海5月31日电 题:专访《葫芦兄弟》编剧姚忠礼:“翻开”中国动画“回忆录”

  中新社记者 王笈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展方过10天,73岁的著名动画编剧姚忠礼已经来看了3次。

  5月30日走进“经典巡礼”展厅,当熟悉的动画形象和手稿渐次映入眼帘,姚忠礼又一次泪目,回忆涌上心头。“我合作过最多的导演有阿达(代表作《三个和尚》)、胡进庆(代表作《葫芦兄弟》)、严定宪(代表作《舒克和贝塔》)、林文肖(代表作《雪孩子》),他们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共性——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

  姚忠礼是13集系列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的编剧之一。这部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是如何诞生的?面对中新社记者的提问,他如数家珍。“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没有系列动画片的,只有《九色鹿》之类的动画短片和《大闹天宫》之类的动画长片。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国内电视台开始播放《铁臂阿童木》《猫和老鼠》等来自日本、美国、欧洲的动画片,中国也开始探索自己的系列动画片。”

  《葫芦兄弟》是中国最早的系列动画片之一,片中有两处情节总让孩子们落泪——其一是穿山甲的牺牲,其二是爷爷为了让葫芦七兄弟团结一心,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姚忠礼的印象里,中国动画界曾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现象,即作为英雄人物的主人公是不能牺牲的,怕伤到了少年儿童的心。但是《葫芦兄弟》并没有这么做,“我们在创作剧本时就说过一句话:为有牺牲多壮志。”

  半个世纪前,上海曾是中国动画的“大本营”,姚忠礼所在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美影厂”)汇聚了中国最优秀的动画人 才和最优质的动画技术资源。几代美影厂工作者不遗余力地投入艺术创作,以一系列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经典之作,成就了中国人自己的动画

  “当时的美影厂有两百多个人,其中包括了27对夫妻。所以是一群内心充满爱的人,创作了一个个充满爱的故事。”在姚忠礼看来,优秀的动画作品是以真情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群热爱动画事业、为中国动画殚精竭虑的人,撑起了中国动画的辉煌时代。

  他在一张拍摄于1983年的“钱家骏和五位得意门生”照片前停留了许久,为记者一一指出中国动画大师钱家骏和他的学生胡进庆、戴铁郎(代表作《黑猫警长》)、严定宪、林文肖、阿达。“40多年过去了,这张照片里的导演都已故去,但他们的作品永远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完)

  首都机场:入境客运航班恢复至2号航站楼、3号航站楼E区运行。

  1月6日,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北京市疫情呈现趋稳态势,发热门诊接诊量从去年12月15日最高峰7.3万人次,逐渐回落到1月4日1.2万人次。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带给安安了更多体验中国的可能。“我很喜欢在西安城墙上散步,从这里能感受到中国历史的气息。我也喜欢探索驴肉火烧、肉夹馍等美食,味蕾也是一种了解文化的途径。”安安表示,经过“身体”感知,他正愈加了解中国。

  早晚高峰,北京东三环国贸桥开始堵车,地铁车厢里满是戴口罩的通勤者;跨年之夜,上海豫园“山海奇豫记”主题灯会游人如织,外滩又现“拉链式”交通指挥;夜幕降临,广州天河区花城汇吆喝声此起彼伏,引来八方食客……

  9. <strong>中国拥有快速增长的公共市场以及专业的行业分析师和投资者</strong> 十年来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创造了一个良性循环。限制与中国的合作,只会让美国患者得不到中国所研制的药物,并限制美国公司通过合作获得非凡回报。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对中新经纬分析称,罕见病有三个特点:发病率很低、医疗费用开支大、用药的价值在于延长生存期。罕见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成本很高。研发成本巨大、医疗费用开支大、疗效不确定性等,决定了罕见病药和其他药物并没有可比性,所以罕见病药纳入医保是单独申报的,相当于给予罕见病药一个“快速通道”。

林镇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