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日两次停牌 超长期特别国债狂飙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27 04:07:54

  来源:北京商报

  5月22日,备受市场关注的30年期首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以下简称“24特国01”)正式上市交易。据上交所交易信息,“24特国01”开盘后因价格异常波动,两次触发临时停牌,涨幅已达25%。那么,如此火爆的“24特国01”怎么买?需要注意什么?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投资者可通过银行、证券公司购买,需要注意的是,记账式国债在二级市场的 价格会随着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同样需关注资金的利率波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已触发两次临时停牌

  5月22日,“24特国01”迎来上市首日。开盘价已冲上103.1元,开盘后不久涨幅超过10%。上交所随即发布公告称“24特国01”盘中临时停牌30分钟,并将自当日10时起恢复交易。公告同时提示投资者注意交易风险,并指出恢复交易后,若该债券交易再次出现异常波动,可实施第二次盘中临时停牌。

  回顾5天前的5月17日,首只超长期特别国债一经发行即赚足市场眼球。根据财政部公布的发行安排,首发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为固定利率附息债,总额400亿元。财政部官网显示,国债招标结束至2024年5月20日进行分销,5月22日起上市交易。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评价称,“24特国01”上市首日暴涨,触发两次临停,反映出目前市场资金正向着具有赚钱效应的市场涌入。

  嘉实汇鑫中短债基金经理王立芹则分析称,特别国债供给落地,节奏平滑并未超出市场预期,三季度前或难以对流动性产生显著冲击,债市整体风险可控。结构上看,央行频繁提示长端风险,叠加宽信用政策扰动,短期长久期资产胜率有所下降;理财、基金等欠配压力加剧,同时,国债供给放量之际,政策一致性要求下,央行预计不存在主动收紧货币政策的空间,资产荒格局对短端利率仍偏利好。此外,嘉实基金也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助于刺激经济复苏、改善市场预期,提升市场对权益资产的风险偏好。

  需注意利率波动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银行较多销售的是储蓄国债,这类国债不可上市流通转让,但可提前支取变现。而此次发行的记账式国债在一级市场通过记账式国债承销团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并在中央结算公司以电子记账方式记录债权。这也意味着,上市后,个人投资者也可在二级市场向机构投资者购买。

  嘉实基金指出,超长期特别国债作为无风险的安全资产,不仅是机构投资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配置的投资标的,个人投资者也可以参与投资。

  那么,投资者从哪里寻找相关标的进行投资?北京商报记者获悉,目前主要有两种购买渠道:一是通过银行柜台、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开立个人债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并开通记账式国债交易业务;二是在证券公司开立普通A股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

  具体标的来看,上交所本期国债上市交易的现券证券名称为“24特国01”,证券代码为“019742”。根据国债特性,最小购买单位是1000张,交易数量是1000张的整数倍。除在上交所外,在深交所综合协议平台(代码102267.SZ)、银行间债券市场(代码2400001.IB)和柜台市场(代码2400001. BC)也均可交易。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记账式国债在二级市场价格会随着市场行情波动,投资者同样需关注资金的利率波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郭施亮直言,“24特国01”上市交易首日大涨超过20%,可能超过了超长期特别国债当前价值,短期爆炒后仍需警惕市场调整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 刘宇阳 郝彦

责任编辑:何松琳

  记者注意到,在步入塔台的门口,有个手机存放箱,进入塔台是不能随身携带手机的,塔台的工作紧张之余,值班员也只能聊聊生活。当这群年轻人摘下耳机后,就会用家乡话说起家常,便如同就换了一个人,青春的朝气洋溢在塔台里。塔台的控制员们都会自豪地说,我看过机场第一缕阳光、伴过落日余晖,被深夜繁星笼罩过、目睹雷雨冰雪的别致,这份与众不同工作,是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一个稍为不谨慎的指令就会造成飞行的错误,就牵系着无数生命。“控制员是多知识累积的岗位,需要气象、物理、航空等知识叠加才能完成使命。”控制员徐继忠说。

<strong>“点亮”厚重的传统文化</strong>

总书记连线基层

<strong>缃叶</strong>

  在2022年全国GDP数据发布后,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去年的GDP数据。截至目前,全国31省区市2022年的GDP数据已全部出炉。

  漳州人年夜饭必吃韭菜,韭菜是“韭菜春”,所指长久幸福,台湾也有同样的习俗。“韭菜炒豆干意味着长长久久,子孙做大官”,介绍中,陈美华还用闽南语翻译了一遍。

林兰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