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青年齐聚云南红河 探讨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

来源: 雷科技
2024-06-15 09:26:40

  中新网云南弥勒6月13日电 (陈静)2024国际青年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主题对话系列活动13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启幕。来自中国、俄罗斯、南非、巴基斯坦等近2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媒体记者和国际青年齐聚一堂,探讨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

  目前中国共有世界遗产57项,云南拥有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丽江古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等6项世界遗产,排名全国第二。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赖勇介绍,去年此时,来自10余个国家的20余名青年代表在红河州相聚,探讨文明多样性传承与创新,赴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地参访。活动结束后,他们相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写信分享感悟。去年10月,青年们收到回信,鼓励他们携手守护世界遗产。

  为进一步发挥国际青年在世界遗产保护传承中的积极作用,搭建国际青年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机制,当天,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联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为红河州“国际青年交流实践基地”揭牌。

  该基地通过搭建常态化、机制化的开放平台,打造以“实践基地+红河哈尼梯田+多样化活动内容”的“1+1+X”模式,以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活动,提高各国青年对《世界遗产公约》重要性的认识。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公使何塞·迪亚兹表示,从古老的长城到雄伟的故宫,再到红河哈尼梯田景观,中国在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修复上实施了强有力政策,并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推动国际合作。希望未来哥伦比亚与中国在世界遗产、环境保 护等领域加强合作,进一步巩固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通过视频致辞称,文化是改造社会和更新思想最强大的资源之一,年轻人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世界遗产保护作出贡献。

  “青年是社会中最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群体,是未来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决策者和实践者。”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通过视频致辞称,此次活动为各国青年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期待青年朋友们以此为契机,以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新行动,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珍宝和自然珍宝。

  活动还发布了《世界遗产保护国际青年红河倡议》,呼吁全球青年担当青年责任与使命,促进世界遗产交流合作,共建世界遗产保护平台等。来自中国、伊拉克、马来西亚等国的青年通过圆桌对话,分享了对世界遗产保护的经验与看法。未来几天,他们还将走进哈尼梯田,探访当地村落,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故事与经验。

  本次活动由中国外文局、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红河州委宣传部主办。(完)

  包凡先后服务于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贷,拥有七年华尔街投资银行经验,帮助数家领先的跨国企业进行资金募集、银行借贷、兼并收购等工作。

  当问及大熊猫与中日友好交流的关系时,福田丰说,“我不是政治家,也不懂政治,从动物专家的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大熊猫保护工作,一方面重在栖息地,另一方面就是动物园。“大熊猫是位于生态系统上层的动物物种,保护熊猫等动物的努力也会关系到人类将来的生存,要把未来留给孩子们,这种心情是超越国界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先进船舶建造技术,仅用7年便跃升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据长江证券研究所统计,当时日本船厂吸引了全球大量订单,造船量在6年中翻了11倍,到1973年已超过所有欧洲国家造船量总和,成为世界造船中心。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社会正经历罕见的多重风险挑战。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新冠疫情延宕蔓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往年元宵节后,是复工、返工热潮的开始,但多个企业反映,“今年比去年招工更难、更慢”。工人大多在观望,“两三年没回家,加上去年行情不好,很多人感觉赚不到钱,今年可能就不出来了。”

  “在园方来看每只熊猫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福田丰说,比如香香的爸爸“力力”,身材非常魁梧,性格沉稳而又不失温柔。妈妈“真真”的个头也有点大,我行我素,对外界比较敏锐,遇到任何事都不退缩,是个胆大的母亲。“香香”在动物园诞生和长大,作为大熊猫的各种体验或许还不充分,但是通过它对食物的嗜好,可以看出细腻的一面,比如对竹子的品种和部位都有自己的偏好。

赖益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