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孩子考高分企业奖10万 ,是“炒作状元”吗?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6-30 09:54:14

  企业参与宣传、炒作“高考状元”,也是不鼓励、不提倡的

  来源:新京报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刘军

  6月28日,“员工儿子高考718分公司奖10万”的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

  据报道,为考生发放奖金的公司是吉林中东集团。该公司发布通告称,“企业员工牛某某的儿子,在今年的高考中,以718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吉林省理科状元。为了表彰牛同学取得的优异成绩,激励更多员工子女努力学习、追求卓越,董事长决定:给予牛某某及其子现金10万元”。

  对高考成绩优异的员工子女予以奖励,是公司的自主行为,无可厚非。但诚如一些网友所质疑的,只重奖“状元”,并在公告中强调“状元”,难免给人以“企业在炒作高考状元”的观感。

  近年来,企业重奖“高考状元”的事情并不鲜见。不要说“状元”是本企业员工的子女,就是与本企业毫无关系,也有企业对“状元”予以重奖。除了对学生本身的资助,企业这种奖励行为的目的,无非是让“高考状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的“形象代言人”,以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

  企业这种行为,本质上也属于宣传、炒作“高考状元”。而我国教育部明确要求,各地各校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严禁通过任何形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等。虽然这一禁令主要针对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但企业参与宣传、炒作,也是不鼓励、不提倡的。

  此事中,考虑到“高考状元”是企业员工的子女,企业给予重奖可以理解,也是企业的自主权利。但从通告看,企业显然把这作为既宣传员工子女获得“高考状元”,又宣传企业的题材了。从现实效果看,企业花了10万元,也确实收到了远超10万元的宣传效果与关注度。

  要注意的是,企业这种宣传,本质上还是出于“状元情结”,迎合社会对“状元”的关注。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的教育评价改革,要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就此而言,企业如果真关心员工的家庭教育和子女成才,就不宜只重奖“高考状元”。

  有观点就认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不妨对所有子女考上大学的员工给予奖励,而不是只重奖“状元”。一方面,这体现出对员工子女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通过这样的奖励,给予员工子女上大学一定资助。

  只重奖“高考状元”,对企业的其他员工和社会公众来说,更可能刺激“这是别人家孩子”的攀比心态、强化“状元情结”。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仍存在功利化、短视化倾向,这不仅加剧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增加每个家庭的焦虑。

  因此,教育部提出,今年基础教育的工作重点是整治教育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而其关键,就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

  推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当然不只是教育部门、学校的事,更需要形成全社会合力。这也需要警惕企业奖励等各种以重视教育为名而进行的高分生、“高考状元”炒作。

责任编辑: 杨赐

  而今,身为台湾女婿的陈鹏仁可谓事业爱情双丰收,在这个元宵节,陈鹏仁打算带家人去看烟花表演。

  出境游方面,“乙类乙管”实施以来,门票、签证、机票以及酒店等出境游相关的产品预订持续火热,泰国、马尔代夫、菲律宾、柬埔寨、新加坡等目的地热度更为靠前。途牛旅游网元宵节预订数据显示,国内游订单占比为94%,出境游订单占比为6%,出境游订单占比较春节假期有所提升(春节假期为3%)。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风俗,列车工作人员提前将谜面挂在红灯笼上,有历史人物、城市名称的谜面,也有成语故事、猜字的谜面,旅客们都争先恐后地作答,现场的欢乐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近期多家国际机构调高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驻华代表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社会期待中国经济产生强劲发展动能,中国经济的增长将对世界和区域经济增长发挥稳定器作用。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2月5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2月05日11时38分在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北纬23.27度,东经112.95度)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石泉村因石泉水库而得名。2015年,返乡致富带头人彭连根响应丰宜镇招商引资号召,看中了这片水域。翻阅地图时,他觉得石泉水库看起来像个葫芦,于是想把这份寓意变为现实。彭连根邀请农业种植专家实地考察,经过多项指标评测,发现石泉村适宜种植葫芦。

张雅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