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展出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成果 非遗传承彰显新貌

来源: 半岛晨报
2024-06-09 09:48:31

  中新网杭州6月7日电 (张斌)6月7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主场城市(杭州)系列活动期间,“生生不息大运河——浙江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在位于杭州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

  此次展览围绕中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和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全面展示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呈现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展览以“大运河文化生态场景”为基调,通过图文、实物、互动体验展示具有大运河文化精髓和代表性的非遗品牌作品、非遗设计转化商品,以及非遗旅游融合、非遗教育研学等案例成果和经验分享。

  展出期间,来自大运河畔的半山泥猫习俗杭州市级代表性传承 人杨连珠展示泥

  该习俗距今有着八百多年历史,是浙江省级非遗项目。相传,把半山泥猫放在蚕房护蚕,吓唬喜欢吃蚕的老鼠以免遭鼠灾,是江浙等地蚕农的一大习惯。新时代,半山泥猫成为装饰品重获新生,因其憨态可掬的形态被不少消费者喜爱。

  “大运河文化的赓续源于运河的流动不息,更源于沿岸人民世代相守的文化传统、生存智慧与艺术创造。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大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彰显大运河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参与策展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工作人员王心怡说。

  据统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浙江全省各类非遗宣传传播活动将达到283场,主要集中在6月7日至14日,最迟持续至7月7日。(完)

  <strong>第四十五条</strong> 军队建立文职人员宣誓制度。

 <strong> 停在路上</strong>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04/603607831.jpg" alt="" />

  全聚德还想把团餐卖给更多景区,其与北京野生动物园的合作已于2021年底开始运营。

  此刻,华山北院急诊室门口停着5辆救护车。大约每过10分钟左右,就有一辆救护车驶入,车辆停放几乎堵塞了一半的道路。急诊室里挤满了来看病的人,6间诊室悉数开放,叫号已到2100多号,候诊人数超过600人。

  为增加人手,自12月20日起,包括市区、松江、金山、闵行等在内的多家医疗急救单位纷纷发布招聘,招募急救驾驶员、担架员、接线志愿者等,总计人数200余人。宝山120也在12月24日发布了院前急救辅助人员招聘,招募30人并备注“三天内到岗”。

张雅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