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滥打生长激素,当心“追高”变坑害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6-03 16:41:31

  身材高大,择业、择偶就有优势;个头矮小不仅别人看不上,自己也感到自卑。社会竞争激烈,身高几乎已成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 “高人一头”,若难以做到,至少不能“低人一等”。担心孩子最终“长不高”的家长,就会想出各种招数来增高,给孩子打生长激素,也在家长的增高“工具栏”里。有些医生看到赚钱的机会,把生长激素吹捧成“增高神药”,进一步加剧了滥打生长激素现象。

  孩子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可以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症。顾名思义,生长激素参与生长,缺乏会导致特发性矮小等疾病,这类患者需要及时补充生长激素。此外,有些早产婴儿(小于胎龄儿)出生后生长迟缓,可适当补充生长激素。只要遵循诊疗规范,按照适应症用药,注射生长激素就会成为治疗相关疾病的好手段。

  生长激素不可缺,但也并非多多益善。激素超量副作用就会很多,像何丽的孩子这样经常感冒发烧还算小事,严重者还可导致甲状腺机能减退、内分泌紊乱、关节疼痛、脉管综合征等。公众不能“谈激素色变”,但对激素的副作用也不能视而不见。

  把特殊疾病的特殊治疗手段,当作普适性手段,是十分常见的健康误区。被泛化的断骨增高、被滥用的降糖药减肥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生长激素被滥用再次说明,针对性很强的医疗项目被生活化和普及化、特殊药品被当常用药品滥用等,这种趋势值得警惕。

  只看到药品的治疗作用,看不到毒副作用,则是健康素养方面普遍存在的短板。明知减肥禁药毒性极大,仍敢豁出去用药;非法诊所以数倍剂量使用激素或抗生素所产生的短期“神效”,让部分民众以为“神医在民间”等,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治理生长激素滥用除了要就事论事,还应该上升到正确看待药品的作用与毒副作用的高度,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健康科普,让民众不再对药品的毒副作用满不在乎。

  日前公布的四段视频来自警察随身携带的摄像头和事发地附近的监控录像,总时长超过1个小时。

  云南省纪委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主任李江波说,罗廷才案件之所以发生,除了他自身理想信念丧失,也有单位监管不到位,职能部门的纵容。“案发前,不乏领导干部前往云海寺参观,却无人对明显违规的情况提出过异议和规劝。”李江波说。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31/50/15778284190120428098.jpg" alt="" />

  此外,近年来货币型基金收益率逐步走低,七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的货基一度大量存在,叠加债市动荡的冲击,货币型基金在去年四季度也遭到了持有人的大量净赎回。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年12月31日,招商资管公募产品规模达370.60亿元,而在2021年末招商资管公募产品规模仅为9.82亿元,其中货币市场型基金2022年增长至356.05亿元;银河金汇资管的公募产品规模从2021年末的1.23亿元增长至245.88亿元,货币市场型基金占比超90%。

  为了吸引科技型人才,唐山银行在招聘启事中特意强调,对于数字化转型发展紧缺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数字化等相关专业方向的人才,可适当放宽毕业年限限制。

沈皓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