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原拆原建的“上海模式”

来源: 中青在线
2024-06-01 20:02:03

  《中国新闻周刊》 记者 张馨予

  发于2024.6.3总第1142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在上海采访的那几天,每次与那些在老旧小区住了几十年的居民聊天,我总会在他们脸上看到一种混合着骄傲与愤懑的神情。当年能住进这样的住宅楼绝对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老房不再带给他们优越感,只带来各种生活上的不便。

  在一些城市,居民在原拆原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居民自主发起,居民主导,居民参与住宅楼设计,居民出资一部分。而上海的独特之处在于,老旧小区的拆除重建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政府对于全市老旧小区拆建有一个长远规划,并且,一个小区动辄上亿元的拆除重建费用完全由政府出资。

  为什么上海会对原拆原建采取如此大包大揽的做法?在了解上海住房建设的历史之后,我的疑问才得到解答。

  1949年之后,上海建设了一大批工人新村。到1978年,上海新增住房面积1756万平方米,其中工人新村就占1139万平方米。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工人新村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工人新村几乎都是一套房子分配给几户人家,两三户甚至七八户居民共用一间厨房和卫生间。几十年来,“厨卫合用”不仅是居民矛盾的导火索,也带来了种种安全隐患。2022年上海新冠疫情暴发期间,新增病例主要就集中在容易导致病毒传播的厨卫合用的工人新村。因此,上海更有动力自上而下地“消灭”厨卫合用的老旧小区。此外,除了上海,全国恐怕也没有几个城市拥有这样的财力。

  必须承认,不需要居民出一分钱的原拆原建非常奢侈。正因如此,当许多城市的老旧小区原拆原建到最后落得一地鸡毛,上海老旧小区的居民或许能感受到更多温情。

  然而即便是这样,原拆原建项目在上海也并不是总能够顺利地推进。当原拆原建成为一项福利,人们难免有不同的需求和各种欲望。为了实现最大公约数,一些小区从征询意见到最终启动花费了数年时间,工作人员要与成百上千的居民反复沟通。

  一位拆除重建项目负责人告诉我,在居民签约率终于实现100%的那天夜晚,他坐在车里打开音响,感到音乐从来没有这么动听过。

  《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第20期

  服务高水平扩大开放合作方面,广西检察机关聚焦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重庆等沿线检察机关加强协作,严厉打击破坏铁路设施等犯罪。建立粤桂琼三地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反走私联防联控等协作机制。加强派驻检察工作,服务保障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吉隆坡1月15日电 (陈悦 魏源)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14日在其党代表大会上通过决议,于今年5月即将举行的该党选举中,主席和署理主席两个职位将不举行竞选。

  尹力指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党中央在科技强国建设中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作出应有贡献。摆在首位的是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建好在京国家实验室,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质量发展更要靠创新驱动,要全力推进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创新说到底看人才,要深入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在交叉学科门类中增设“文物”专业学位类别,为文物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学科专业支撑。同年,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成为国家级人才项目,考古学博士研究生指标增加57%。

  据不完全统计,自进入2022年以来,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的城市已达30余个。一线城市深圳也在今年初加入了这一队伍。

  引进人才不仅要深耕科研做攻关,更要为国家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农学人才。学院博士后张玉娇作为引进人才,将育才当作自己的使命。张玉娇长期驻扎在曼拉村科技小院,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田间地头指导学生,她参与设计的课程《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获得了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

林俊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