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商走访内蒙古:这里有“点燃”我的小火苗

来源: 广西新闻网
2024-07-09 18:32:42

  中新社呼和浩特11月25日电 题:侨商走访内蒙古:这里有“点燃”我的小火苗

  作者 奥蓝

  “我是第一次来呼和浩特进行产业考察。(这次的见闻)不断‘点燃’着我的小火苗,让我燃烧。”王琳达是中国侨联常委、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也是一名正在探索转型的侨商。“我是老地产商了,也做教育,现在想做一些向环保方面转型的事情。”

  这几天,她以北京侨商会成员的身份,应内蒙古自治区侨联邀请,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考察。此前,京蒙两地侨商会签署《京蒙侨商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发挥两地侨商会独特优势,助力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数月来,双方已多次互动。

  24日晚,刚刚结束在呼和浩特市为期两天的产业考察,王琳达接受中国新闻社专访。

  “(北京侨商会)之前专程来内蒙古走访,说确实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这一次,我们不仅想看看呼和浩特的产业政策,也看看这里的企业。”王琳达介绍说。

  在这里,考察团队看到了在沙漠里养牛来改善生态的产业模式,将牛粪变成天然气燃料的当地企业,像旅游公司又像科技公司的无人化奶业工厂,还有吸引不少头部科企入驻的绿色算力小镇……

  “很震撼!”“很振奋!”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王琳达带着团队白天考察,晚上开会。“我希望大家能一起合作共赢。我要看看有没有参与的机会,做这样对企业好、对国家和社会都好的事情。”

  “内蒙古以后会发展得很快。”王琳达告诉记者,过去,大家总认为内蒙古这样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会比其他地区慢一些。但如今,依托清洁能源、绿色算力等绿色产业,独特地域优势和相关配套政策,未来可期。“这里仅仅5年就能新建起一座比较完善的小城镇,服务大数据企业。(这个效率)我没有想到。”

  “我就觉得是我们的缘分啦。”这是连日的走访考察中,王琳达常说的话。在她看来,内蒙古企业家踏实诚恳的沟通态度,淳朴忠厚的民风,政府对招商引资的迫切与重视,很容易让人产生认同感。

  “以侨引侨,以侨架桥,以侨引智,以侨引才。”内蒙古自治区侨联主席王宏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群团组织,侨联向来是侨商侨企的“娘家”。“我们也希望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侨界力量,让更多侨商侨企参与其中。”

  王琳 达也告诉记者,虽然她很少到北方、到内蒙古来,但与内蒙古华侨华人的沟通却并不少。“我们都很爱自己的祖国,很爱自己的家乡。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祖国和家乡的优势介绍出去,把国外的好朋友带回来。”

  “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吸引来更多的侨商,共同助力家乡的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华蒙科创环保科技公司专注生态环保约20年,王佐是总经理,也是一名侨商。他告诉记者:“有这样的机会和平台,让北京侨商与内蒙古侨商融合在一起,我们非常开心。”

  “别说是尾声。”25日,王琳达计划返程。“内蒙古还有很多资源待开发,我们应该继续深入了解。我会再来,也号召更多的侨商来内蒙古看一看。”(完)

  除了生意火爆,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现在的顾客中,年轻人占了很大一部分,甚至有些女孩子穿着汉服到店里选购。当天到店“扫货”的江西游客唐小姐直言,她是请假到广州旅游的背包客。记者看到,唐小姐的手提篮里不但有虫崩 ,还有杏仁饼、双皮奶等特产。“膨化零食吃多了,我们还是喜欢原汁原味的特产”“包装很好,作为礼物也方便。吃着虫崩 给家人讲讲岭南风土人情,大家更像身临其境”。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0/79/6009729780436743271.jpg" alt="" />

  <strong>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strong>

  “35岁就业门槛,是多年延续下来的人事管理条例的规定和要求,但并不会一成不变。对企业来说,未来可能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企业自身也会自发灵活地处理这样的问题。”史毅表示。

  <strong>百余年前,汾酒是畅销中外的中国名酒</strong>

  牛国栋说,“在云南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向院领导提出,建议北京专家能相对长时间驻扎云南,有利于医院口碑的滚雪球效应,我也成为了这个倡议的践行者。”5年来,“牛主任”已经成为云南阜外医院的一张名片,许多患者慕名前来。在牛国栋的带领下,医院心脏电生理手术量逐年攀升,从零起步,2021年达到1223例,2022年前10月已达到1404例,房颤介入手术更是一直保持在省内的领先地位。

韩俊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