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放宽落户 进城新政能否让务工者从心动到行动?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07 13:11:15

  进城落户新政能否让务工者从心动到行动?

  受访者期待,进一步统筹社保迁移、公共资源配置、“人地钱”挂钩等举措

  阅读提示

  “来沈阳务工5年多,这是对户口迁移最心动的一次!”5月初,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沈阳市进一步促进外来人口落户若干政策措施》,在沈租赁房屋、务工、就学即可落户。了解到最新政策规定后,在沈阳务工的27岁的宋林燕心情非常激动,因为这意味着5岁的女儿明年上小学就有了更多择校范围。

  除沈阳外,武汉、杭州、南京、佛山、合肥等多地也在近期放宽落户政策,吸引更多新市民定居落户。《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落户新规为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增添了安居城市的信心,但户籍迁移后的社保迁移、公共资源配置、“人地钱”挂钩等,是他们期待进一步统筹的关键内容。

  放宽落户给予进城信心

  2019年,在女儿出生半年后,宋林燕和丈夫从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一同前往沈阳一家餐馆工作。“刚结婚时还欠着5万元外债,想着赚几年钱就回家翻新婚房,没想过在城里落户。”据宋林燕回忆,当时落户沈阳需要考察是否购房、社保年限、学历水平或积分数额等条件,但自己和丈夫均很难达到这些要求。

  随着女儿越来越大,宋林燕希望留下来的想法愈发强烈。她向记者介绍说:“主要是城里的幼儿园更好,公共医疗资源也丰富,女儿的疫苗在社区就近接种十分方便。”

  对落户新规同样心动的,还有在沈阳中辰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当焊工的迟添奇。自2007年从吉林省通 化市柳河县来沈阳后,迟添奇始终是租房居住,成家后也是如此。“租房就可落户,近亲属随迁也可落户,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逐步放开的落户规定让这个已经在沈阳生活十多年的外来工,开始认真考虑办理户口迁移。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进城落户越来越便捷的趋势下,社保个人账户(包括医疗账户、养老账户以及生育、工伤、失业等)迁转所带来的惠民之处,是进城务工人员对城市吸引力最直观的感受。2023年,张宇回到老家浙江东阳为受伤的眼睛做手术,用医保挂号并实现异地就诊,“没有复杂的申请,也没有报材料,报销费用直接结算到账户”。

  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和张宇最初的想法相似:“不太情愿把新农合转为城镇职工医保,觉得自己还年轻,在务工地不看病,回老家看病又用不了。”当享受到异地就医报销难度大大降低后,来沈阳工作5年的张宇安心了不少,打算今年把全家的户口迁到沈阳,落户城市。他说:“以后人、户口、账号合一,少了许多折腾和麻烦。”

  进城务工者仍心存担忧

  跨省户口迁移、电子证照互认、临时身份证申领……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畅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渠道。据公安部发布数据,2019年以来,已有5000万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2023年底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8.3%。

  期待租房落户的同时,宋林燕对实际操作层面仍然充满疑问:房主不同意落户怎么办?租赁不稳定的情况下,住址频繁更换,孩子上学怎么办?多名外来务工人员也表示,即使城市陆续官宣“租房可落户”,拿到户口却并非意味着一劳永逸,能否实现“租售同权”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以沈阳为例,记者了解到,除户籍要求外,拥有所属学区的房产是进入重点小学就读的重要依据之一。家长需提供房产证或购房合同等证明材料,证明孩子及其监护人在该区域有稳定住所。而对于原本非沈阳本地户籍的家庭,可选择的学校相对有限,尤其在学位紧张的学区,子女通过租房落户入学并不容易实现。

  人员流动容易,实际身份转变还有一道心里的“关”。许多长期在城市务工、经商甚至已经买房定居的农村户籍人口,对回村养老仍然有所期盼。

  “有时候不落户,不是因为城里不好,而是村里有东西不愿割舍。”胡俊才(化名)曾在沈阳、大连、本溪、鞍山多地的建筑工地务工,一直坚持在老家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他坦言,等“人地钱”挂钩政策更加完善,才会进一步考虑“人”和“户”都进城。

  渐进过程还需完善细节

  “户籍制度渐进改革过程中,还需要把握好细节。”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认为,户籍制度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地把外来人口全部变成城市户籍人口,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他看来,需要确保落户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才能释放出政策效果,社保缴纳年限累计、医保迁移等如何渐进还要细化讨论。

  王磊认为,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只是打开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大门,如何让他们在城市实现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显然是更重要的内容,为进城落户人员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生活环境,才能确保他们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

  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在访谈中表示,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下一步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补齐城镇建设中的短板弱项,提高潜力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水平。

  香港正全力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创科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科技人才短缺却成为香港创科企业发展的一大掣肘。对此,香港特区政府不久前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明确提出充实创科人才资源,计划至2032年将创科产业从业人员从目前的约4.5万人增加到不少于10万人。“蓝图提出的加大力度吸引高精尖人才、强化对大学基础科研的支持等措施都极具诚意。相信这些措施落实之后,我们会迎来并留住一批又一批优质创科人才。”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王钻开如是说。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8日电 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2022年四季度和全年GDP初步核算结果。

  “鼓励汽车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因此,汽车消费券的设计和发放也要在精细、科学、公平、合理上下功夫。”周民良说,比如汽车消费券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财政补贴,汽车消费券应该重点面向无车和仅有一辆车的家庭,支持其购车或置换;再如,由于大型城市往往路面交通拥堵,公交地铁发达,汽车消费券应重点向出行需求较大、人口密度较低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倾斜,从而帮助这些地区打通要素流动障碍、释放内生增长动力、夯实经济回暖基础。

  同时,着力完善社会资本投入勘查找矿的激励政策。自然资源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支持勘查找矿的政策措施,发挥中央和地方财政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尽快出台新的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参与找矿的积极性。研究出台鼓励地勘单位提供勘查区块的奖励机制,激励矿山企业加大现有矿业权勘探开发力度,优先保障战略性矿产探矿权转采矿权的用地需求。

  银保监会此前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已提出相关具体举措,包括:优化消费金融产品服务,鼓励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促进居住消费提升,为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提供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持续改善新市民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农村转移人口、新毕业大学生等群体安居乐业需要。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多渠道增加居民安全稳定的财产性收入,改善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增强消费能力。

  村民在这吃的最多的是白菜和土豆,即使这样也心疼,“白菜也要三块一斤”。他们以往不怎么买菜,家里种的什么都有,但现在,虽然米和油是发的,别的哪怕一颗小葱也要花钱。一切都要精打细算。为了省钱,有村民一天吃两顿饭,早上9点多吃早饭,晚上4点多吃晚饭,午饭就不吃了。

杨俊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