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业转向“员工制”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03 22:05:45

  “找个负责任的家政人员得靠运气”“口碑好、能力强的阿姨档期很难排”“好家政是稀缺资源”……提起找家政人员的经历,不少雇主发出这样的声音。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家政服务正走进千家万户。从居家养老到育婴育幼,从保洁烹饪到收纳整理,家政服务种类越来越丰富,内容也越来越精细。据统计,2022年中国家政服务业已步入万亿级市场,企业数量超过100万家,从业人员约3800万人,发展前景广阔。

  不过,当前国内家政服务业以中介制为主,雇主寻找家政人员,主要靠中介推荐或口口相传。企业管理不够规范、员工权益保障尚不完备,加之家政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政行业的发展。北京市一家家政公司中介人员告诉记者:“在推荐上岗前,我们会对家政工进行面试评估,包括育婴知识、烹饪常识等。但不少家政工对薪资要求较高,专业知识和能力却十分有限,与雇主需求较难匹配上,行业的流动率也很高。”

  为规范家政行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日前印发《关于支持和引导家政服务业员工制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把员工制企业转型作为家政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推动家政服务业迈向“员工制”有啥好处?首先是家政服务更规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彭福伟介绍,《指导意见》从员工制家政企业运营模式着手,通过签订电子合同、统一平台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员工制家政服务人员全员持证上门等手段,进一步完善了家政服务的标准和规范。

  对于家政行业从业者来说,家政服务业迈向“员工制”,有利于保障员工相关权益,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可度。

  《指导意见》在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员工制模式下,家政企业从传统的介绍人转变为管理者,服务人员将成为公司的员工,就业更加稳定。此外,在优化商业保险制度、健全职工权益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制度设计。“实行员工制,将家政服务人员从‘灵活就业’变为‘稳定就业’,能够降低家政服务人员流动性,增强行业‘粘性’,吸引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多层次人员加入到家政服务业,有利于家政服务行业和家政企业长远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说。

  《指导意见》还提出,督促员工制家政企业为各类人员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提高其保障水平。注重在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中选树表彰先进人物,在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和国家一类职业技能大赛、二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员工制家政企业员工,在子女教育、积分落户等方面给予照顾。“员工制家政企业通过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畅通员工职业化发展通道,能够使家政服务人员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执业更加体面,员工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也会进一步提升。”李超说。

  推动家政服务业从“中介制”迈向“员工制”,还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彭福伟介绍,《指导意见》 鼓励家政企业融合创新发展,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巾帼家政等知名品牌。“这些举措能够激发企业发展活力,让优秀的员工制家政企业脱颖而出,为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家政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短期来看,实行“员工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但论长远计,“员工制”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行业流动率高、消费者满意度低等问题。“总体看来,促进家政服务业向员工制转型是家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将促进从业更加体面、就业更加稳定、发展更加规范、风险更加可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范宪伟说。

  从1977年到1982年,邓小平12次谈到船舶工业。“我们造的船,比日本便宜,我们的劳动力便宜,一定可以竞争过日本。”邓小平在1978年6月28日在听取六机部和海军汇报后断言。邓小平还建议,“要多造船,出口船,赚外汇,主要多搞中小船,以民养军。”“造船工业最大的问题是技术改造,要积极引进技术。”“引进技术应该是全面的,包括管理在内。”

  <strong>“我的要求很简单,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这是足球世界的规则,想在高强度对抗中获胜,必须要有强壮的身体。体能和力量达不到要求,我们就会输球。”扬科维奇说,“一个体脂率15%的球员,就不可能踢出高水平的比赛。”</strong>

  毫无疑问,这个“新任务”里的“新战机”显然与歼-15舰载战斗机存在衔接关系。再细看“新战机”的外形特点,依稀能分辨出它是两侧进气、倾斜双垂尾、机翼折叠且机头能看出明显隐形设计,也完全符合外界传闻已久的中国新一代舰载战斗机特征。

  (十四)加强生物安全风险管理。共同倡导负责任的生物科研,鼓励各利益攸关方自愿采纳《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共同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能力建设,降低生物安全风险,促进生物科技健康发展。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26日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面向全国》节目中声称,美国“确信”中国“正在考虑为入侵乌克兰的俄罗斯军队提供致命军事装备”。他称,这么做对中国来说将是“非常冒险和不明智的赌注”。当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也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国情咨文》节目中称,美国已私下向中方表明,“为莫斯科提供军事援助将导致严重后果”。

  不过,过于乐观的预期并不适用于造船业。《2022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提示,短期问题与中长期问题叠加,未来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程鸿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