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国品牌日上海馆:三道“焕新之门”彰显上海品牌坚定步伐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6-30 05:35:36

  中新网上海5月10日电 (谢梦圆)10日,2024中国品牌日活动于沪开幕。本次中国品牌日活动中,上海馆将延续“美好申活”为核心主题,通过三大展示板块——“产业焕新”“模式焕新”“服务焕新”,展现上海品牌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内涵和创新实践。

  上海馆汇聚了三十多家上海的知名品牌,这些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内推动着新质生产力发展,引领着市场潮流,塑造着产业未来。

  产业焕新: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的上海实力

  产业焕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基础。上海在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领域突破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正以独特的优势、基础和开放的城市精神,打造创新“核爆 点”,引领中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变革潮流。

  在“产业焕新”展区展出了一系列打破国外垄断壁垒的突破性技术和产品。首架全国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如同展翅欲飞的雄鹰,正冲破云霄,翱翔高空,预示着“中国制造”的雄心壮志;傅利叶人形机器人,灵活的机械臂,精准的操作,预示着智能制造的无限可能;氢晨科技开发的第三代300kW燃料电池电堆进一步提高了商用车燃料电池的功率规格、性能水平和寿命水平,实现了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系统从“够用”到“好用”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了燃料电池重卡的示范应用……

  模式焕新:商业模式与品牌营销的上海探索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是商业模式和品牌营销创新的风向标。在“模式焕新”板块,上海的商业创新活力也得到展现。从上海进博会的国际视野,到上海时装周的潮流风尚,从“五五购物节”的热闹非凡到国际咖啡节的香气四溢,每一场活动都是上海商业创新活力的生动体现。

  上海的品牌营销是多元化的,是艺术与时尚相融合,场景与文化相交织,数字技术与商业模式相碰撞的。一批“艺术+”“时尚+”“场景+”“文化+”“数字+”的新模式品牌企业,例如光明、百联、豫园、得物等将带来了自己的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展示商业创新领域的最新成果。

  “上海礼物”等文创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是文化的传承,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

  服务焕新:服务品质与理念的上海追求

  踏入“服务焕新”展区,一艘按100:1比例精心制作的邮轮模型首先吸引视线,这是“爱达·魔都号”正在模拟的黄浦江中平稳航行,波光粼粼的水面和远处的东方明珠塔微缩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上海的繁华海港之中。

  对面的展示墙上,一幅幅精彩的照片记录了上海国际马拉松、上海国际帆船赛、上海赛艇公开赛等国际性体育赛事的盛况。这些赛事不仅是上海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

  上海,作为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四十年来不断创新,在养老照护、康复辅具、智慧养老等关键领域积极寻找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方案。智能康复机器人让老年人在家也能方便地进行康复训练,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上海康养推出的吞咽障碍食物,帮助老年人解决饮食难题,确保营养需求。(完)

  ■ 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进坑”容易,“出坑”不易。多名消费者告诉记者,解约过程步骤较为复杂,与开通时的一键支付形成鲜明对比。

  同时,在各大在线旅游平台上,出境游产品的预订也相应上涨。携程数据显示,春节过后一周,出境团队游和“机票+酒店”打包产品的预订量,环比假期一周增长超3倍。“这个数据反映出游客逐渐对出境游恢复信心,同时旅行社上架的产品也更加丰富,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携程团队游CEO江文表示。

  1-2月期间,组委会在海淀区组织举办了“凤凰岭冰雪文化节”,着力打造上万平米的雪上趣味体验区域;在房山区组织举办了“霞云岭冰上嘉年华”,元旦、春节期间吸引了亲子家庭前往打卡、赏冰乐雪。此外以冰瀑为特色,在夜幕灯光映衬下,让市民从流光溢彩的视觉中,感受到冰雪的魅力。(完)

  再者,强化源头治理,摸索改革创新选拔任用干部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全面推行公开招考选拔、公开推荐招聘、竞争择优上岗等措施。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本报记者说,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与贷款利率已经实现较充分的市场化相比,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还不够灵活。去年以来,贷款利率下降较快,但存款利率“黏性”较强,导致银行经营压力增大。银行息差缩小到一定程度后,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更好地提升资金配置效率,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吕上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