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城”势而上 向“高”而攀 加速迈向“枢纽之城”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6-28 23:36:58

沐浴着初冬的暖阳,位于相城大道东的苏州高铁新城文体中心项目主体封顶,这比预定目标时间提早了1个月。

新加坡丰隆集团苏州高铁新城超高层综合体项目开工,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二期项目实现全面封顶,中荷(苏州)科技创新港开园……11月的苏州高铁新城,项目建设战鼓犹酣,一幕幕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项目建设场景,拼出苏州高铁新城高质量发展的“高铁速度”。

每天约250趟车次往返上海,单程最快23分钟抵沪,4小时到北京,1.5小时内到达长三角任何一个经济发达城市,在高端资源高速流通的高铁时代,一座以产业兴城的未来之城——苏州高铁新城,迎着“破土”良机蓬勃成长。

驰而不息,向“高”而攀。作为相城推进“双中心”建设的核心引领区,近年来,苏州高铁新城锚准定位强担当,不断将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抓项目增强发展动能,聚力创新做强特色产业,全力以赴为“双中心”建设从“起势”到“成势”贡献核心力量。

重大项目建设再提速

新一轮开发建设涌热潮

塔吊林立,热火朝天。

在齐门北大街以西、北河泾以南、元和塘以东、南河泾以北,长三角数字金融创新港项目(数据中心机房项目二期)正加快推进,项目桩基施工正在加快推进中。

据了解,长三角数字金融创新港项目共分为三期,总占地面积约93.3亩,其中一期规划建设数据中心机房二期、110kV变电站及工业研发楼。长三角数字金融创新港将依托央行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机房二期建设,打造以数据服务为核心的专业化载体,推动金融机构的数字总部集聚。

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当前,苏州正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提升城市竞争新优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数字金融正是苏州培育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相城区未来产业主攻方向之一,侧重区块链、数字人民币。

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二期8幢科研楼宇已初具模样,预计2024年整体完工;新基建智能交通产业园加快主体施工;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产业园(西片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慧意街管廊南工区及能源中心分支段桩基施工完成;长三角创新研发总部基地项目(北地块)工程桩施工整体已完成……

把高铁速度拉起来、发展效率提上来。今年1至10月,苏州高铁新城实施建设项目51个,其中,续建项目21个、新开工项目30个,实现9个市、区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苏州国际会议酒店、苏州大学实验学校高中部等20个项目竣工。

加快规划建设步伐,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最强保障。就在10月底,苏州高铁新城南部核心片区搬迁清零,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有了新空间。苏州高铁新城正对南部片区土地资源进行重新梳理和划分,与中部片区、北部片区区域协同发展的步伐也将提速,新一轮开发建设热潮已吹响号角。

挺起产业发展“脊梁”

构筑优势产业“引领高地”

产业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不甘平庸,建城之初,苏州高铁新城就瞄准未来产业,数年间,数字金融、先进材料、智能车联网三大产业创新集群在这里加速崛起。

2018年,智加科技中国总部、初速度总部两个智能车联网产业企业相继落地苏州高铁新城,自此,智能车联网产业相关企业的集聚跑出了“高铁速度”。

打造全域开放、全链发展的“智驾之城”,在苏州高铁新城南天成路这条“智驾大道”两侧,已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超160家,形成了全产业链生态,实现了软件、硬件、应用服务三大领域以及30多个细分领域全覆盖,汇集产业人才超5000人。

企业快速成长,技术从研发向量产转化,苏州高铁新城已然成为长三角地区最有活力和潜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高地之一。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完成产值198.81亿元,同比增长70%。

智能车联网产业的加速“奔跑”,是苏州高铁新城坚持“招大引强”与“强链补链延链”并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向“高”而攀的生动写照。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苏州高铁新城招商小分队锁定目标分头行动,对接智能装备、汽车整车、技术设备、服务贸易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引进来”与“走出去”中,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快构筑优势产业的“引领高地”。

开放创新协同发展

大步迈向长三角“枢纽之城”

正因如此,开放、创新、协同,早已深植于苏州高铁新城的发展基因,也是苏州高铁新城发展的动力源。

今年是相城区加快推进苏州高铁新城建设、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苏州高铁新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快。

高铁时代,不仅是出行的快捷便利,更为区域产业发展点燃了高速“引擎”。

“发挥临沪重点功能区优势,积极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我们做好以枢纽为纽带的外向联动,不断强化产业协同,进一步提升枢纽产业竞争力,更大程度发挥高铁枢纽的联动辐射作用。”苏州高铁新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沈一明说。

楼宇经济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走出高铁就进楼宇,在苏州高铁新城的南天成路两侧,一幢幢楼宇就像一个个纵 向延伸的“垂直开发区”,持续释放着产业集聚发展的虹吸力。

楼上楼下就是上下游就是产业链,以南天成路为中心的28幢楼宇载体,每一栋楼宇都是一个产业集聚区。

围绕着高铁苏州北站,一座座新地标刷新着城市天际线,是苏州高铁新城向上生长的印记。金融楼宇、科创楼宇、总部楼宇……当前,相融大厦数字金融、天成时代商务广场车联网等特色楼宇,出租率已达95%,6幢楼宇为亿元税收楼宇,展示着一座新城的繁荣和无限可能。

敢为人先、勇争一流、善作善为,将交通枢纽升级转化为创新枢纽、功能枢纽,苏州高铁新城乘势而上,全力建设产城人深度融合的高铁标杆,打造一座近悦远来、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城,为“双中心”建设从“起势”到“成势”、从蓝图变实景,扛起硬核担当。

【责任编辑:王苏梁】

  而李铁本人在本月7日还转发了前国足主帅米卢的微博,怀念当年参加2002韩日世界杯的岁月,“每届世界杯都会想起曾经我们一起拼过命的时光!总有种感觉,那些日子就像前几天的经历,20多年一晃而过,谁又不感叹我们曾拥有过如此痛快的青春啊!#米卢的回忆是球迷的青春#”

  据深圳市卫健委数据,截至2022年7月31日,深圳市共有6.3万余名医生,其中执业医师5.9万余人,助理医师3400余人,相较北京的超过10万名医生、上海的将近7.5万名医生仍有差距。

  陆蒙吉介绍说,德国疾控部门2020年12月曾要求,老年人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同时其他年龄组人群接种率达到80%以上,“这相当于一个群体免疫的门槛,很多老人有各种疾病,包括急性病症,或身体状态极为虚弱等,所以接种率不可能达到100%。”

  一位长期监测新冠疫情趋势的数据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根据各地公布的数据分析,疫情暴发后,需要ICU床位、普通住院床位及隔离床位的阳性病例占比分别为0.1%、10%和90%左右,也就是说,真正需要住院的患者在所有感染者中仅占10%左右,国内现有医疗资源分配下来完全可以承受这部分压力,最大的压力在于隔离床位。

  22日,河南省再出台《关于严格执行物流保通保畅政策坚决纠正层层加码问题的紧急通知》,提到全力确保蔬菜运输畅通。严禁擅自阻断道路,确保通往蔬菜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场所道路畅通。鼓励因地制宜采取“点对点”方式解决蔬菜跨区域运输问题。

  2001年10月7日,国足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战胜阿曼首次晋级世界杯,当地因此为队员和米卢教练塑像。雕像群由一个V形主雕像加教练队员个人像组成。

彭君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