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桥长期被车辆磨损 检察听证解保护与使用之困

来源: 重庆华龙网
2024-06-08 23:47:42

  中新网杭州6月8日电(郭其钰)一座始建于北宋时期的历史古桥,由于非机动车频繁往返致使多根望柱及桥栏板被长期磨损。在今年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在古桥边召开了一场户外检察听证会,寻求古桥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和双赢。

  位于杭州市上城区中河南段的南星桥历史悠久,其始建于北宋时期,一千多年来一直为附近居民提供通行便利。南星桥长约14米,宽约5米,式样为单孔石拱桥,与桥南的“南星古泉”一起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不久前,上城区检察院收到“益心为公”志愿者提交的线索称,部分居民推行非机动车在南星桥频繁往返,并在推行过程中通过桥栏板内侧狭窄的斜坡借力,致使车辆长期磨损桥体两边的荷花望柱及桥栏板。

  对此上城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在现场勘察取证发现,居民推行电动自行车甚至三轮车过桥的情况确有发生,致使多根荷花望柱下方已有较为明显的横向磨损痕迹。

  “南星桥桥栏由4块抱鼓石、16根荷花望柱、10块浮雕桥栏板构成,桥面为台阶结构,并未设计专供车辆通行的坡道,理论上仅能满足步行需求。”该案承办检察官张旭补充说。

  由于南星桥连通多条主干道,又系铁路沿线,居民通行需求较大,检察机关邀请职能部门、文物修缮公司及行业专家,群策群力南星桥的修缮保护及后续治理问题。

  听证会上,多数意见认为应当在充分保障周边居民通行需求的基础上,对桥体做尽可能不改变原有风貌的修缮改造。特别是南星桥台阶部分已历经数次更换,台阶上旧存老砖少之又少,可以考虑在桥体中间加装斜坡以便于非机动车通行。

  中国古迹遗产保护协会会员张国雄从文物保护角度建议,古桥修缮需坚持最小干预原则,针对已严重破损的荷花望柱、桥栏板等尽量避免“大拆大建”,力争“修旧如旧”的文物修缮效果。

  南星桥不仅蕴含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也承载着归人过客的纷纷足履。为避免古桥成为“孤”桥,南星桥修复方案最终不局 限于做“标本式”处理,而是充分利用古桥的固有建筑功能,使其融入现代生活中,在可行限度之内实现文物保护和现实需求有机统一。

  据了解,后续上城区检察院将以公开方式进行成果验收,履行检察机关文物保护公益诉讼职责。(完)

  2021年7月起,海河流域遭遇持续强降雨,漳卫河发生历史罕见夏秋连汛。2022年,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处处长袁军等人在论文《完善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思考——漳卫河“21·7”洪水防御启示》中提到,海河流域骨干堤防达标率仅为65%,河道治理地区差异较大,泄流能力上下游不协调。部分控制性水库带病运行, 洪水调蓄能力不足。此外,河道管理薄弱,因多年未行洪,河道及滩地碍洪设施影响行洪。“21·7”洪水期间,卫河、共渠、卫运河等骨干行洪河道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阻水现象,增加了上游河道的防洪压力。

  当导游在互联网上成为独立IP,与旅行社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甚至有部分自媒体导游成立旅行社公司,实现产业闭环。与此同时,新兴行业的规范问题浮出水面。被时代催生出来的新赛道,是否会乘风破浪稳住脚跟呢?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正常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消费也将逐步回升,带动服务生产快速增长,而数字经济及电商平台也成为拉动城市经济的新兴力量。

  齐鲁晚报2008年6月13日的一篇报道提到,郯庐地震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是华北地震区的四大地震带之一。300多年前,即1668年,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是我国东部千年罕遇的一次特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学家的研究,像这样的破坏性地震,其原地复发周期在3000余年。处于地震带说明这个地方是地震多发地,但并不能说明这个地方近期一定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市民没有必要恐慌。

  7月31日,洪水开始淹没位于涿州的众多图书物流仓库。8月1日,中图网发布公告,暂停发货,其位于涿州市区东部、京港澳高速东侧的仓库里的400万册图书告急。15时,中图网仓库大门失守,洪水冲入一楼库房。16时,中图网仓库员工团队撤往四层高的办公楼避难。

  400万册图书、价值超过3亿元,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谈到曾被洪水围困的员工和变成废纸的图书,中图网创始人、CEO黄平忍不住掩面而泣。

叶易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