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可当选?“洋院士”疯狂扩招!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29 11:09:50

  中新网北京5月15日电(张钰惠 袁秀月)近日,西安一名90后博士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成为“世界唯一一位90后院士”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洋院士”的含金量遭受质疑。

  网上流传的一份名单中,2021年至今,60多名国内人士戴上了这一头衔,其中不乏高校教授和企业高管。“洋院士”含金量质疑下,他们正紧急去掉头衔。

  “洋院士”们正紧急去掉头衔

  “花40万可买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相关信息引发舆论关注后,5月7日至8日,有媒体查询发现,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上此前被指“超三分之一疑似中国人”的“院士电子百科全书”页面一度消失不见;5月9日,该页面再度出现,但名单中部分疑似中国人的人名不见了。

  5月15日,中新网查询发现,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上的“院士电子百科全书”栏已不再显示。

  “欧洲自然科学院新晋院士颁证授勋仪式在京举行”“XXX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近年来,此类消息层出不穷,并多次出现在高校、社会组织和媒体的通报及报道中。

  中新网梳理发现,网传名单中的60多名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目前仅有十多位院士的当选消息还在其所在高校或企业官网、当地官方平台的通报中,多篇院士当选消息已被高校官网或官方平台删除,不过仍有多位人士的百度百科保留“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头衔。

  针对井喷式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现象,中国科协近日发文呼吁,各部门机构不应为“投机者”捧场站台。

  遭受争议的“洋院士”还有这些

  其实,不仅是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近年来,还有一些海外院士遭受争议。

  去年12月,针对某高校90后教授当选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有网友评论“含金量低”。今年2月,有B站up主质疑某几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没有过硬的研究成果,在网上引发热议。

  中新网注意到,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关于如何评选外籍院士的帖子。在这些帖子中,除了欧洲自然科学院,在列的机构还有俄罗斯工程院、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乌克兰国家工程院等。

  上述机构均显示为“公共组织”。俄罗斯工程院的官网上,介绍其为“全俄公共组织”。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官网显示,其“自1991年以来一直作为公共自治组织运作”。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官网显示,这是一个“全俄罗斯公共创造性科学组织”。欧洲自然科学院院长弗拉基米尔·蒂明斯基(Vladimir Tyminskiy),还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及名誉首席科学秘书。

  其中,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的维基百科特别标明,该学院与俄罗斯科学院没有关联,因许多成员缺乏科学资历而受到批评。

  上述机构中,很多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近年来不断扩大其院士队伍。例如,据媒体估计,2022年5月到2024年4月间,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数量增长300%。中新网发现,还有学者一人便拥有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乌克兰国家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三个头衔。

  近日,中新网咨询一位中介关于评选外籍院士的信息,被告知“目前比较敏感,这个时候别申请,过段时间”。

  “克莱登”式院士为何有市场?

  争议之下,有网友用“克莱登”式院士和方鸿渐代指“洋院士”。外籍院士都是山寨院士吗?“克莱登”式院士为何有市场?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类似组织机构按 相关国家的制度的确存在,只是不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这样有公权力做信用背书。而中外的制度、文化差异给了太多人钻空子的机会。

  一位高校学者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很多国外院士确实是很高的荣誉,具有很高的含金量,但国外同时也存在很多民间机构,甚至山寨机构,院士的头衔可以花钱购买,对此需要理性看待和辨别。

  该学者认为,“洋院士”之所以在国内有市场,是因为院士的头衔不只是学术荣誉,还跟利益挂钩,能够参与资源分配,“利益太大了,就会导致有人愿意花费资源去谋求,有人也会愿意被资源收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中新网表示,国内社会对院士头衔有一种超越学术的追求。由于需求远远高于供给,导致了许多人“买院士”。在这一土壤环境下,建立规范专业的评价机制,减少学术荣誉的功利性,是消除“洋院士”井喷现象的基础。(完)

  尽管教师普遍降薪,但从《深圳市2022年本级一般公共预算第二次预算调整表》看,今年深圳在教育支出预算上仍在增加,11月中旬,在年初383亿元基础上调增至400.5亿元。

  谈及轨道交通装备集群的优势,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曾形象地说:“在株洲,喝一盏茶的工夫,可以把制造一台机车的上万个零件,在方圆5公里范围内集齐。”

  2013年5月,李春生由公安部空降广东,出任广东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2021年1月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辞去副省长职务。同年4月,被免去广东省公安厅厅长职务,他前后执掌广东省公安厅近8年时间。

  根据《中国科技之路 卫生卷》的记录,连花清瘟胶囊是2003年非典期间研制而成的中成药。在新冠疫情期间,连花清瘟也一直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的推荐用药。

  “相对其他肌注类疫苗,这款鼻喷式疫苗诱发的黏膜和细胞免疫效果更好,但刺激机体产生的血清抗体滴度弱一些。”朱华晨说,不过,现阶段奥密克戎感染大多都引发的是上呼吸道感染,这类鼻喷式疫苗可以将病毒复制直接阻断在鼻腔,且接种后24小时就能看到保护效果。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目前多种奥密克戎的主流病株都有非常高效广谱的免疫保护效力。

  本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后首例保护英烈姓名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依据其中第185条、第1000条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且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雷锋同志的姓名不仅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利益受法律保护,还涉及社会公共利益。本案裁判明确,将雷锋同志的姓名用于商业广告和营利宣传的行为,侵害英雄烈士人格利益;同时,将商业运作模式假“雷锋精神”之名推广,既曲解雷锋精神,与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相背离,也损害承载于其上人民群众的特定感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本案通过司法手段,为网络空间注入缅怀英烈、敬仰英烈的法治正能量。

黄俊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