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水分”出现货币效应,5月M1负增长M2增速下滑

来源: 伊秀女性网
2024-06-16 05:16:24

  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金融“挤水分”效应仍在延续。

  6月14日,央行发布2024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9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

  截至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7.0%,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下降4.2%,降幅较上月末扩大2.8个百分点。

  “后续,伴随货币政策适时加力、财政政策效果释放,以及房地产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撑大宗消费,需求端有望逐步好转,信贷增量相应加大。” 温彬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M2同比增长7%、M1同比下降4.2%

  5月M1、M2增速进一步放缓,引发市场关注。

  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较上月末回落0.2个百分点,再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低。

  由于今年GDP增速目标为“5.0%左右”,CPI目标是“3.0%”左右,因此8.0%是M2和社融增速的底线。因此,5月末M2增速已连续两个月较大幅度偏离这一底线水平。

  M2增速低位回落的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认为,5月新增信贷规模偏低,这会直接影响存款派生;而当月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显著扩大,会在未来财政支出过程中推高M2增速,但在发行当月会形成财政存款,而财政存款不计入M2,由此会拖累当月M2增速。

  “5月以来,叫停存款‘手工补息’的影响仍在发酵,除居民存款在价差优势下继续向非银存款转移外,部分对公存款也有脱媒倾向。伴随增量信用扩张从表内转向表外,对应的货币派生节奏趋缓,M2增长延续承压。”温彬另外表示,5月政府债发行提速和集中税收缴款推升财政存款,也对M2有所拖累。

  值得注意的是,5月末M1增速为-4.2%,较上月末大幅下行2.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快速下行且处于同比负增长状态,为有历史记录以来首次。

  “随着协定、通知等对公‘类活期’存款付息率出现明显下行,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虚增部分正逐步压降,这一过程也对M1增长形成较大扰动。”温彬补充到,而部分资金从存款分流到理财后,虽不再纳入M2统计,但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且当前“挤水分”的效应也使得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更实、效率更高。

  “从短期看,规范手工补息会造成金融数据短期扰动,但从中长期看,对增强经营稳健性,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防范潜在风险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意义。”周茂华对记者说。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央行主管报纸《金融时报》曾在《如何理解M1增速变化》一文中指出,上半年,在金融业“挤水分”、财政发力较慢等因素综合影响下,M1增速下行,这一现象并非企业预期偏弱单一因素影响。从更深层面来看,M1统计口径不包含居民活期存款,使得M1对企业活期存款变动尤为敏感。往后看,随着财政支出的发力与房地产政策效果的显现,M1增速有望摆脱负增长,出现反弹。

  新增信贷延续低位

  金融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而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500亿元,同比大幅少增4100亿元,拖累月末贷款余额增速较上月末放缓0.3个百分点至9.3%,续创有数据记录以来新低,5月信贷投放表现较弱。

  分部门来看,5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400亿元,同比减少11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0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572亿元,环比分别多增2900亿元、900亿元和-4809亿元。

  而住户贷款仅增加757亿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6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14亿元。

  “从信贷结构看,居民短期和中长期贷款新增量低于近五年均值,反映居民消费和购房意愿整体不够强劲。企业短期贷款保持增长,但短期和中长期新增贷款低于近五年均值水平,票据融资增幅偏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增加贷款融资、扩大生产与投资意愿偏谨慎,企业短期交易不够活跃。”周茂华分析称。

  “从长远看,‘挤水分’还有助于增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进一步畅通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张旭说。

  社融同比大幅多增

  此外,5月社融表现较强,当月新增社融规模为2.07万亿元,结束了上月罕见的新增社融为负的现象,环比多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5132亿 元,提振月末社融存量增速较上月末加快0.1个百分点至8.4%。

  “在信贷表现较弱,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大幅少增背景下,5月社融同比大幅多增,主要受政府债券融资拉动。”王青坦言。

  周茂华认为,从趋势看,宏观政策支持、内循环持续畅通,消费和投资逐步恢复活力,房地产企稳复苏等,实体融资平稳增长;同时,按照政府债券发行计划,下半年政府债券发行有望提速,社融整体有望平稳增长。

  谈及未来,周茂华表示,宏观数据显示国内消费和物价延续修复回升态势;市场利率维持低位、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此前出台促消费、稳楼市与投资政策效果逐步释放,兼顾内外均衡。相对于全面降息,预计央行优先通过结构性工具、挖掘利率改革潜力等措施,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同时,考虑下半年政府债券发行增加及缓解部分银行净息差压力等因素,不排除降准选项。

  王青则判断认为,三季度降息降准都有空间,其中降息的可能性高于降准。“在房地产行业持续处于调整阶段,经济仍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的背景下,现在的关键是要解决物价水平偏低的问题。这方面货币政策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责任编辑:凌辰

  (生效裁判审判人员:陈迎、姜立、刘尚雷、陈美芳、毛建美、丁茜、任重远)

  2022年,四川遭遇了有记录以来最高气温、最少来水、最大用电负荷的极端情况。鉴于此,四川首次启动能源保供一级应急响应,保住大电网安全和基本民生用电。针对暴露出的短板,四川重新编制电源电网规划,谋划了超过7600亿元的电源电网项目,加快构建四川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确保未来几十年四川不再有这样的缺电之痛。四川提早实施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建设世界最大的雅砻江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世界最大的水光互补项目柯拉光伏电站,抓紧推进全国最大的攀枝花“水资源配置+抽水蓄能+新能源开发”三结合等项目。

  在年会最后,举行了“氪体颁奖典礼”,共颁发了14个重量级奖项。其中,“年度最具商业价值路跑赛事”奖项授予杭州马拉松,“年度最具突破体育联赛”奖项授予PEL和平精英职业联赛……(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修正)第338条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1日电 据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消息,1月1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2023年要提升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卡脖子”薄弱环节,“一链一策”推进强链补链稳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健全“揭榜挂帅”长效机制,不断丰富产业生态。(中新财经)

  裁判结果

敖冠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