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师谈“着陆技术”,缓解儿童心理压力

来源: 潇湘名医
2024-06-02 06:31:06

  中新网北京6月1日电(韦香惠)“当心理上有压力时,就像坐飞机遇到气流颠簸,这时候就可以用到‘着陆技术’。”来自北京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病区的心理治疗师徐高阳在一场公益讲座上说到。

  此次讲座是由中国新闻网和陶然亭小学主办,中新健康、中新教育、中新公益承办,微博协办的《少年不烦恼——“六一” 儿童节特别节目》,于5月31日在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小学举办。

  徐高阳长期 致力于儿童心理健康。讲座现场,他先请学生思考了一个问题:面对改变时,想法、情绪还是行为哪个更易调整。经过投票,大多数学生认为行为最容易改变。

  “确实,改变行为是最容易通过努力实现的。”徐高阳表示,当人遭受心理困扰时,就像飞机经历气流,在感觉快要失控的时候,首先要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情绪稳定下来。

  徐高阳所提到的“着陆技术”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简单有效的稳定化技术。当人在学习或生活中感到内心焦虑,或其它负面情绪时,可以使用心理着陆技术,把注意力从内在思考转移到外部世界,集中到当下,让身心放松下来。

  徐高阳介绍,“着陆技术”可分为精神着陆、身体着陆和抚慰性着陆。其中,精神着陆可以通过关注并命名周围的颜色或声音来转移注意力;身体着陆通过专注于呼吸和身体感觉;而抚慰性着陆则可是自己写下一些善意的话。

  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大约近3000万青少年正在遭受情绪障碍的困扰。

  徐高阳表示,解决儿童情绪问题应建立涵盖家庭、学校、社会及医疗体系的综合支持网络。家庭应营造良好氛围,理解并满足儿童需求;学校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筛查,提供专业咨询和辅导服务;面对无法在学校和社会获得足够支持的情况,儿童可通过医疗渠道寻求专业帮助。此外,社会资源如媒体、公益组织亦可成为儿童获取心理健康资讯和支持的途径。(完)

  不拘法度,不断创新,苏轼对“活法”的创造实践,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而言,依然具有启示。我们要创作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文艺作品,才能真正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让世界亲近中华文化,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华民族。

  魏凤和说,习近平主席与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统今天举行会谈并共同宣布建立中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中土关系进入了新时代、提升到新水平。中土防务部门和军队要以此为新契机,认真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共同为中土友好和务实合作作出新的贡献。近年来,中土两军交流合作势头良好,高层往来、专业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合作不断深化。中方愿同土方一道,继续加强两军战略沟通,深化拓展务实合作,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土命运共同体。

  在目标任务上,重点是“两稳两扩两提”。稳面积稳产量,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力争有增加,确保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多增产;扩大豆、扩油料,今年再扩种1000万亩以上,确保大豆油料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力争再扩大;提单产、提自给率,力争玉米示范田亩产提高100公斤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个以上百分点。

  2021年,第一师阿拉尔市共投资22万元,建设3个站点,覆盖3万人,2022年根据城市发展又新增2个服务站,将从根本上解决户外劳动者日常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从“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再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同样反映出,事不避难是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密码。

  中共中央台办宣传局局长马晓光、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黄克瀛、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黄塞溪、北京市台办副主任张磊等出席开幕式。

杨惠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