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吃饭太认真”走红 “知识吃播”解锁流量密码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14 06:33:46

  高 维

  “中国人2000年前就撸串了”“油条跟秦桧有关……”近期,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张良仁因为“吃饭太认真”,火上了热搜。他的美食“探店”视频有趣又有料,在年轻人中圈粉无数,甚至还有网友称之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孤独美食家》”。

  吃播常有,“知识吃播”却不常有。据报道,今年54岁的张良仁,从事考古工作已长达36年,真正让他决定去当美食博主的,竟是为 了“快乐挖土”。去年,他无意中翻到一本导师张光直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化中的饮食》,便解锁了一片新世界:吃饭这件事没那么简单,一箪食一瓢饮之间,也能一览千年。为了让更多人感知考古的价值,张良仁选择将美食和考古结合起来,与其说是很懂传播,不如说是回到原点:“舌尖上的风雅”早就有迹可循,这是刻在基因里的文化风

  其实,很多“高冷”知识并不冷,只是缺少连接。无独有偶,凭借着一系列的“灵魂拷问”,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苏德超也走进了公众视野。“i人遇到心理挑战不要自己扛,即使是手机也需要充电”“我们的快乐不来自于鄙视链而是来自内在的体验”……从这些金句妙语中不难体悟到,哲学不是悬于云端的思想楼阁,它蕴含着很多“日用而不觉”的人生智慧。同为人们眼中的“冷门”学科,考古和哲学用相似的方式双双出圈,恰恰也呼应了张良仁的一句话:“人都有好奇心,都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更进一步看,高校教授纷纷“下海”的意义,不仅仅只是知识传播。通过一波硬核输出,张良仁带火了考古这个专业,被看见就是价值。更难能可贵的,他深知趣味科普不等于真正的学术研究,有年轻人表示想学考古,他还会给对方泼一盆冷水。对照现实中“考古热”和“从业冷”的反差,这种透着“人间清醒”的发声,同样值得社会各界深思。

  插队的日子苦,一天三晌工。早上四五点钟就要起床下地干活,直到上午9点才吃早饭,吃完早饭接着干,一直到下午一两点,太阳最毒的时候收工。等到下午四五点太阳开始下山,就又要下地干活,一直到晚上。

  出征第五窗口期之前,在澳大利亚联赛训练期间,周琦小腿肌肉拉伤,球队给出的意见是休息3周。对阵伊朗一役,周琦没能登场。但由于此次比赛很大程度上决定世界杯门票归属,周琦毅然选择与球队站在一起。

  西南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院长谭宗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2018年10月,他们开始在2018级本科新生中遴选首个监察法学实验班,选拔40名新生组建法学(监察法方向)实验班,采取校内导师和实务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已连续培养四届,“我校依托法学学科优势,吸收党内法规、纪律检查、监察调查等校内相关研究力量,并在纪检监察实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完成了监察法学科体系与本科、硕士、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他透露,西南政法大学申请2023年开始招收纪检监察专业本科的申报材料已经教育部公示,目前正积极争取成为新兴的纪检监察一级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近年来,中国宠物食品市场中消费者的知识储备逐渐提高,对产品的判断力和宠物健康意识逐渐增强,消费者的判断越来越趋向于理性。中国宠物食品市场呈现出两极化的发展格局,逐渐分化为高端食品市场和低价食品市场。”近日,珮立昂中国区总经理于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化工制造具有发展机会,还在于中国国内有广阔的需求空间。随着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能源、半导体、电子电器、信息通信、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发展势头良好,有望带动上游化工新材料需求持续增长。

  “现在也不知道职业农民有什么好处,但是这东西不压身,多一个证以后不知道哪时候能用上”,刘广认为,职业农民也可以像个“经理人”,在土地的承包和管理方面体现职业农民的作用。

廖婉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