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猷君旗下公司冲击“中国电竞第一股”,盈利能力面临考验

来源: 中关村在线
2024-06-14 01:34:53

界面新闻记者 | 佘晓晨

界面新闻编辑 | 宋佳楠

  “中国电竞第一股”要来了。

  星竞威武集团暂未公布具体发行区间及募资规模。不过,根据此前中国证监会官网的公示信息,星竞威武集团计划发行不超过26902827股普通股,并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

  除了“中国电竞第一股”的名头,这家公司还因其掌舵者的身份而备受关注——“赌王”之子何猷君任董事长兼CEO。何猷君持股比例为14.2%,也是星竞威武集团的最大股东。早在2018年,何猷君就创办V5电子竞技俱乐部并出任澳门电竞总会会长。

  星竞威武集团是电子竞技俱乐部eStar和Ninjas in Pyjamas的母公司。前者成立于武汉,在2020年12月和深圳威武正式合并组建星竞威武。而在2023年1月,星竞威武又以股权置换方式完成了对瑞典电子竞技俱乐部NIP(Ninjas in Pyjamas)的并购,双方共同组建星竞威武集团(NIP Group)。并购完成后,原V5电子竞技俱乐部也更名为NIP电子竞技俱乐部。

  招股书显示,星竞威武提出的商业模式是“电竞+”,通过电竞俱乐部的品牌和流量效应,孵化赛事制作、人才经纪、电竞教育、电竞综合体、IP授权等业务。

  自2020年以来,星竞威武在中国超过70个城市举办了400多场赛事活动,人才经纪业务方面则有艺人王嘉尔的加入。截至2023年底,该集团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拥有1600万粉丝。

  此外,星竞威武集团与多家教育机构达成合作,试图解决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随着电竞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水平电竞选手、教练、赛事组织者、解说员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储备并不完善,人才缺口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财务数据上,星竞威武集团的净收入从2022年的6580万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8370万美元,有小幅增长。其资方包括SIG、真格基金、武汉文旅集团、深广电、360等。

  如果成功上市,聚光灯下的星竞 威武也要面临盈利的考验。

  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净亏损从2022年的630万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1330万美元。其中一个原因是营收成本的上升:从2022年的6210万美元攀升至2023年的7650万美元。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人才管理和活动运营业务成本的增加,其中部分被电竞团队运营业务收入成本的减少抵消。此外,公司的市场营销费用等多项开支均有所增加。

  全球范围内,星竞威武所在的电竞市场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游戏市场规模约为1840亿美元,用户约为33.8亿人。具体到我国的游戏市场规模为3029.64亿元,用户规模达6.68亿人。2023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3029.64亿元,同比增长13.95%。

  而星竞威武的目标也不止于国内。去年完成并购后,该公司就计划拓展海外业务,目前已覆盖亚洲、欧洲和南美洲,并计划在2024年进入中东市场。

  出海也意味着需要更多资金投入,以及应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除了成本和市场方面的压力,身处娱乐行业的星竞威武亦要面对其他风险。公司在招股书中指出,未来发展将受到各国市场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将给星竞威武带来不小的挑战。

责任编辑:欧阳名军

  殷良平在留置期间交代:“经常与下属和管理服务对象与一些企业老板胡吃海喝。”酒桌上有了觥筹交错,饭后自然也少不了好礼相送。2013年至2020年,殷良平先后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郑某、蒋某等人所送高档手表、烟酒、衣物、虫草等大量礼品。涉案商人白某交代:做商人都是以营利为目的,他不管做哪个项目,他算下能不能赚钱,他和体制内的交往,他盯到的是你手中的权力。

  目前,经过几年金融风险攻坚战,“明天系”“安邦系”等风险事件均已得到有序处置,有关部门也已结束对包商银行在内的10家“明天系”金融机构接管,金融风险整体收敛。但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新老问题交织叠加。

  李广子分析,这些方式代表着市场化风险处置方式。为行业保障基金参与风险处置提供了更多的选项,也意味着在未来的风险处置中,行业保障基金将会更多地采取上述市场化方式处置风险,而不单纯采取直接救助方式。

  对于一般阳性居家患者,出现发烧等症状,社区医生们会建议居家先服用退烧药,真正让社区医生们紧张的还是一些“特殊人群”就医的情况。

  资料显示,李春生,1961年3月生,早年从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郑州市第七中学担任教师,1985年到共青团河南省委工作,仕途由此起步。1998年,他出任河南省新县(信阳市下辖县)县委副书记,后历任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等职。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均在《告诫书》中提醒,经营者不得借疫情防控之机大幅提高医疗药品及用品的销售价格,要严格控制进销差价在合理范围内,不得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以及散布涨价谣言。

赖一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