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公司需要私有化吗?

来源: 华商网
2024-06-01 20:05:59

  一则传闻引发的无限猜想

  3月12日午后,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称,李宁本人考虑将其同名公司私有化。该消息引发李宁(02331.HK)股价大幅波动。

  该报道称,李宁本人考虑建立财团收购李宁公司,包括TPG、PAG和高瓴资本在内的多家私募股权公司已被邀请,但该讨论仍处于早期阶段,细节尚未敲定。

  报道还援引两位消息人士称,李宁本人认为公司的市值被低估。私有化每股的收购价格将大幅度高于当前的股价。

  消息发出后,李宁公司股价快速拉升,半小时内涨幅超过15%,至24.5港元,达到近11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截至收盘,李宁公司股价回落至22.1港元,当日上涨8.07%。

  12日收盘后,李宁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对不寻常的价格变动原因并不知悉。该公告未正面回复私有化的传闻。次日开盘后,股价又有小幅回落。

  记者就此事向相关方求证,李宁公司、高瓴资本均表示以上市公告为准。

  此外,12日当天,港股运动品牌的股价普遍上涨,其中安踏集团(02020.HK)涨幅4.88%,特步国际(01368.HK)涨幅7.28%,滔搏(06110.HK)涨幅6.17%。

  私有化有迹可循?

  对私有化的潜在买家来说,从市值上看,李宁公司目前处于比较“便宜”的阶段。

  李宁公司目前的市值为571亿港元,比2021年9月巅峰时期缩水近2300亿港元。此前市值还一度跌破500亿港元。

  2023年12月12日,李宁公司曾发布股份回购计划,以不超过30亿港元的资金回购10%的股份,预期半年内完成。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表示,如果回购计划完全执行,将成为内地消费股历史上最大的股份回购之一。

  就在发布回购计划的前一个交易日,李宁公司股价下跌14%。计划宣布后,李宁股价当日止跌,收盘涨幅4.37%。外界普遍认为此举是为了稳定股价,优化资本结构。

  除了公司回购股份,李宁本人也在增持股份。香港联交所资料显示,2023年12月15日,李宁增持李宁公司70万股,每股作价19.0914港元,总金额约为1336.40万港元。增持后李宁最新持股数目约为2.77亿股,最新持股比例为10.56%。

  李宁公司于2004年上市,2024年恰好20年。

  根据李宁公司2023年中报,李宁家族仍是公司最大股东。

  图片截自李宁公司2023年中报,由于当时李宁本人还未增持,故持股比例仍为10.49%,而不是现在的10.56%。

  这张表格里最值得关注的股东是非凡领越(00933.HK,前称“非凡中国”,2023年5月12日改名),这家港股上市公司普遍被外界认为是李宁的家族企业。根据非凡领越官网,李宁出任公司主席、执行董事和行政总裁,其侄子李麒麟出任执行董事,李宁和哥哥李进为主要股东。

  根据李宁公司中报,李宁和李麒麟所持有的股份中,绝大部分间接来自于非凡领越所持有的2.71亿股,仅有少数股份为个人持有(李宁421万股,李麒麟110万股);李进所持有的李宁公司权益则全部间接来自于非凡领越。

  非凡领越于2000年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2023年6月,公司转板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近几年,非凡领越由于不断收购引发外界关注:

2019年,公司收购“Snake电子竞技俱乐部”80%的权益,更名为“LNG电子竞技俱乐部”;-2020年,公司以约4662万港元的价格收购曾经的港澳休闲服装大牌堡狮龙(BOSSINI)66.6%的股份;

2022年1月,非凡领越以5000万港元的价格从时代国际手中收购意大利百年奢侈品牌Amedeo Testoni(铁狮东尼)全部股权;

2022年7月,非凡领越联合中国香港的私募基金公司莱恩资本(LionRock Capital)组成财团,以1亿英镑(约合8.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英国百年鞋履品牌Clarks 51%的股份,目前莱恩资本已退出,非凡领越独立成为Clarks的控股股东。

  在Clarks的收购案里,莱恩资本(LionRock Capital)扮演了重要角色。莱恩资本由蒋家强创办于2011年,李宁是非执行主席、基石合伙人。

  莱恩资本的投资项目包括意大利足球俱乐部国际米兰(目前占股31.05%,为第二大股东)、滴滴出行、烘焙品牌85度C等。

  2019年,李宁公司表示与莱恩资本共同成立私募基金,李宁本人向其投资6100万美元,希望通过这支基金投资国外的消费及体育品牌。2023年12月,莱恩资本从亚瑟士手中收购瑞典户外品牌火柴棍(Haglöfs AB)100%的股权,后者是北欧地区最大的户外产品制造商和提供商之一。此举也被看做李宁本人在背后推动,以跟上户外产业发展的热潮。

  私有化的利弊

  近期关于“私有化”讨论最多的企业是百丽国际。百丽国际自2017年宣布私有化退市,今年3月1日“卷土重来”,向港交所重新递交港股书。

  2017年,百丽国际面临的经营压力逐渐增大——营收下降2.8%至470.83亿港元,净利润下降22.1%为27.13亿港元。百丽国际的市值也跌至500亿港元左右,较2011年最高点下跌了66.7%。由高瓴资本集团、鼎晖投资以及百丽国际执行董事组成的财团以531亿港元收购百丽国际,成为港交所有史以来最大的私有化交易。

  以李宁公司当下571亿市值、外加高于当前股价的收购价格,若私有化成功,便将创造港交所私有化交易新纪录。

  百丽国际私有化的原因很多,公司向外界强调的原因是:公司业务转型,短期内看不到回报,但投资者需要看到业绩。

  相比之下,李宁公司的境遇和当年的百丽国际不尽相同。两家公司都经历了股价大跌,但不同之处在于,李宁公司所在的运动鞋行业仍处在上升期,而百丽国际所在的时装鞋领域则一路下行,还未见底;再者,百丽国际当年过多依赖线下渠道,在电商的冲击下,公司已经走到不得不转型的关口,而李宁公司的全渠道布局相对合理,效率仍在提升。

  从业绩上看,2023年对李宁公司相对不友好,短期内运营商面临一定压力。然而,从店效、坪效、库存周转率等经营效率的角度来看,李宁公司仍然优于港股其他竞争对手。

  关于李宁是否需要私有化,各方有不同看法。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认为,李宁若想达成国际化大品牌的目标,就非常需要通过市场或资本的力量再次改造。

  程伟雄表示,今天李宁品牌的发展受制于对“国潮”的过度依赖,其在近几年运动户外市场的发展窗口期获益不多。“站在公司角度,私有化可以让企业投入更多精力到品牌经营,在资本加持下助力李宁品牌深层次变革。”

  一位港股资深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他对李宁公司私有化是否可行持怀疑态度,认为其很难执行。根据私有化退市条件,持反对意见的股东表决权不能超过9%(一说为10%) 。

  此外,私有化的价格大约为15倍-20倍的市盈率,在消费行业面临流动性危机的当下,多数投资方或许并不愿意拿出这笔钱。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李宁私有化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但在当前阶段可能性相对较小。他提到,从企业发展战略来看,近年来李宁公司一直在积极拓展市场,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背景下,公司现金流稳定,融资渠道较为通畅,短期内靠私有化获得资金支持的需求并不大。

  跳出公司运营的的角度,私有化可能导致股东利益受损,李宁公司需要权衡利弊。

  再者,李宁公司作为一家知名体育品牌,其私有化可能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政策影响。

责任编辑:王其霖

  2022年3月,在重庆大学城某高校工作的简女士,与同在一家高校工作的丈夫因疫情都被封控在学校内,封控时间约三周。此前,她和丈夫都购买了复星联合保险公司的一款隔离险。此后她向保险公司提起理赔申请,也被保险公司以“未在中高风险区域”为由拒赔。

  “近些年来,业内通过一些被处置的银行发现,股东表面好像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最后给银行造成重大风险、掏空银行的往往是股东背后的股东,即穿透到最后的实际控制人。”刘晓春说。

  黄祥医生说,有些抗原自测阳性的居民要求上门测核酸,他也只能将他们往后排,现在抗原阳性的人员名单已经排表排了好几页。而服务站连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都服务不过来,整个北京街道住着三万多居民,一天检测出核酸阳性的有50多人,12月份以来超过200人。

  国家卫健委自2020年1月28日起将新冠无症状感染者纳入防控管理,此后开始每日播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数字,与确诊病例并列报告。自奥密克戎开始传播以来,由于感染者多数为无症状,各地和全国每日新增数据中,无症状病例数要远远大于确诊者数字。此前早有专家建议,为了让公众避免恐慌并对新冠病毒建立正确的认知,卫健委无须每日单独公布无症状患者数字。

  比如孙力军同期担任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国内安全保卫局局长;龚道安同期担任公安部十二局副局长、局长;刘彦平同期担任公安部警卫局局长,公安部部长助理。

  据新华社12月9日消息,日前,中共中央决定:谌贻琴同志不再担任贵州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徐麟同志任贵州省委委员、常委、书记。

杨淑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