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区委书记面对面 境外媒体记者询外企在沪投资前景

来源: 山东大众网
2024-06-15 12:46:20

  中新社上海6月15日电 (谢梦圆)“我还想再了解下,杨浦区有针对巴基斯坦企业的特殊政策吗?”虽然已在会上提问,但巴基斯坦记者侯成还是在会后叫住了准备离开的上海市杨浦区委书记薛侃,详细询问如何推介巴基斯坦企业来沪发展的相关事宜。

  12日至14日,境外媒体记者对话书记(市长)系列活动来到杨浦区,记者们实地走访,并于14日与该区区委书记进行对话。

  来自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意大利晚邮报、中阿卫视、新加坡亚洲新闻台、香港南华早报、香港凤凰卫视等30余位境外媒体和本地媒体记者等参加活动,其中多位外籍记者是首次来到上海。

  境外媒体对中外经济合作的前景尤为关注。“杨浦区有多少阿拉伯国家的企业在此投资?有没有杨浦区企业去阿拉伯国家投资?”来自中阿卫视的摩洛哥记者毕诺用中文在会上接连发问。

  薛侃坦言,目前杨浦区和阿拉伯国家间的直接经贸还不是特别多,但政府层面的交流已在进行,去年该区接待了来自18个 阿拉伯国家的30余名官员走访考察。

  他提到,在经贸层面上,包括杨浦区在内,上海市有不少数字经济企业和跨境电商企业开始进入阿拉伯国家拓展业务,“他们觉得市场还是很大的,非常希望把中国相对成熟的数字电商平台技术以及服务介绍给阿拉伯企业,共同拓展市场”。

  在投资领域,薛侃表示,近期有不少来自阿拉伯国家的机构在中国寻找投资项目,目前杨浦区已有企业与之接触。在他看来,这释放出了积极合作的信号。

  “我最关心的是这里对外国企业有怎样的激励政策。因为我来自巴基斯坦,我还想知道有多少巴基斯坦人才住在这里。”侯成告诉记者,自己对杨浦区如何从老工业区发展至当前的水平印象深刻,这让他想到巴基斯坦的城市卡拉奇。面对相似的城市问题,侯成想通过考察上海,找到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等难题的途径。(完)

  彭博新闻社网站1月20日的报道指出,今年农历新年返回老家过年的中国人更多,许多中国人三年来首次返乡过年。

  编导 | 张卓雅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2/1853473336.jpg" alt="" />

  “阿哥阿妹情意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流水也会有时尽,阿哥永远在我身旁……”上世纪50年代,反映拉祜族青年爱情故事的电影《芦笙恋歌》热映,其中的插曲《婚誓》更是传唱大江南北。老达保的大舞台上,熟悉的旋律刚刚响起,下面就掌声一片,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激动万分。来自澜沧江边婉转悠扬的歌声,让人们开始认识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强调“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于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视。

  <strong>央视网消息:</strong>桃红、湘叶、群青、凝脂、沉香……中国古人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发现了色彩,又赋予它们雅致动听的名字,传达出东方审美意趣。今年春晚的创意类节目《满庭芳·国色》围绕这五种中国传统颜色,通过五位青年舞者以水袖、伞、扇子、花翎、剑五种传统器物的舞蹈语汇演绎,艺术化地呈现出中国人对传统国色的极致表达和美学追求。

叶易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