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盆地110万年前古人类石器技术研究获新进展

来源: 东方财富网
2024-07-09 17:56:57

  泥河湾盆地位于黄土高原东北部、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东部的岑家湾台地发现大量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图1),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岑家湾遗址位于该台地古人类活动的密集区,古地磁年代距今约110万年。遗址于1984年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谢飞发现,上世纪谢飞主持4次发掘,2019年裴树文等对遗址进行补充发掘,共出土2000余件石制品和丰富的动物化石,是泥河湾盆地出土遗物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之一。除了石核、石片和修理工具等石制品外,还出土了152个石器拼合组,拼合率高达30%,是世界上拼合率最高的早更新世遗址之一,为揭示古人类技术与行为特征提供了重要材料。

  通过对岑家湾拼合组的石器技术分析和高精度3D扫描,研究团队系统重建了遗址古人类的剥片技术和工具修理策略。结果表明,岑家湾遗址存在“准备石核技术”(Prepared core technology),其表现形式为生产具有一定标准的 最终产品。为生产背面相对平坦的薄石片(图2),岑家湾遗址古人类已有能力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步骤,包括对原料的选择、石核台面和剥片面的预制等。在工具修理技术方面,古人类对薄石片进行有意截断,然后利用其中的一半进一步制作成修尖工具(图3)。除了拼合组所展现出来的进步的石器技术,研究团队还在遗址中发现了准备石核技术各个剥片阶段的产品,在修理工具中也发现了具有相似修理模式的尖状器和钻器等单个修理工具,为证实岑家湾遗址存在准备石核技术和工具修理模型提供了更加坚实的证据,有力地支持了岑家湾古人类层级化、标准化和模式化的石器技术。同时,石器技术特征所展现出来的古人类原料管理能力、长序列剥片能力等,均表明岑家湾遗址古人类已经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认知能力。

  岑家湾遗址是欧亚大陆最早具有准备石核技术的遗址,表明具有与阿舍利技术相似技术能力的古人类在110万年前就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区,并发展出了一套与旧大陆西部不同的生存策略和与之适应的技术表现形式。新结果对中国北方早期广泛存在的小尺寸石制品的研究理念,旧石器时代早期技术的演化与革新,以及东亚地区阿舍利技术的起源与扩散问题等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该技术在泥河湾盆地的发现也对目前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相关技术的争论提供了新的思考。上述研究表明,作为非洲之外研究人类演化与技术发展的关键区域,泥河湾盆地在构建东亚百万年人类演化和行为发展模式研究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对盆地内古人类信息的系统研究和丰富“东方人类的故乡”科学与文化内涵,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这一宏伟画卷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李平康透露,李铁通过足协一位主要领导出面讨薪。此后,他与武汉队的关系产生巨大裂痕,“俱乐部和李铁团队对合同有不同的认知,产生了纠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一位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向记者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快速上涨,主要受到四大因素影响,一是美联储未来加息预期放缓令美元指数大跌,二是防疫措施持续优化提振了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信心,三是海外资本纷纷抄底中国资产,带动人民币需求增加,四是年底外贸企业结汇需求上升,推高了人民币汇率阶段性估值。

  其次,中新经纬记者注意到,就核酸检测而言,国家明确要求,各检测实验室在日常检测工作中,严格按照实验室的运行要求规范操作,定期开展室间质量评价,落实落细操作规范,严把核酸检测的质量关。

  开车接到复采医护后,王润航跟同事们熟练地套上口罩、防护服、头套、手套、脚套、面罩等一整套防护装备,并用胶布将手套和防护服袖口粘严实。

  地处西部地区的四川省同样积极行动。12月5日,四川食品、医药、汽车、家具、农产品等行业31家外贸企业40人乘坐商务包机飞赴法国、德国、意大利,开展为期9天的经贸促进活动。为促成活动顺利成行,当地政府仅用了15个工作日为企业申办护照,节约了一半时间。

  “追阳”的指令随时都有可能发出,所以追阳队员们必须24小时值守岗位,随时待命。由于核酸检测通常在白天进行,检测结果出炉往往就要到下午甚至深夜,因此追阳小分队常常需要夜间出发,打电话告知市民并安排复检。

黄俊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