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综合研究”项目启动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29 15:36:23

  中新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24年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正式命名70周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综合研究”,5月19日在北京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开题论证会,标志着中华文明探源领域重要项目之一的红山文化综合研究正式启动。

  开题论证会上,“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综合研究”首席专家、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刘国祥研究员作项目介绍,项目5个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报告各自课题研究相关情况,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王昌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朱延平研究员、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赵志军特聘教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王立新教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研究馆员等评审专家对项目进行评议。

  为何开展红山文化综合研究

  红山文化自1954年由著名考古学家尹达先生正式命名以来,其考古发掘发现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收获,为什么还要开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综合研究”?

  刘国祥指出,历经几代考古人接力研究,红山文化研究虽然已收获众多重大成果与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包括:有关红山文化早、中期的聚落研究 以及和牛河梁大型埋葬与祭祀中心相匹配的聚落发现与研究相对薄弱;全面、系统的区域性考古学文化对比研究缺乏,从而限制了中国早期区域文化交流模式、人口流动及文明化进程特征等综合研究

  有鉴于此,在全面梳理已有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聚落考古、多学科综合研究及相关区域比较研究,不仅能够加深认识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社会复杂化的进程与机制,也能深入探讨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作用、南北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等相关研究。

  本项研究已有哪些重要基础

  刘国祥介绍说,辽西地区的田野考古工作起步较早,自梁思永先生1930年到赤峰调查史前遗址揭开该地区田野考古工作的序幕至今,经过90余年的资料积累,已初步建立起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序列和谱系关系,为文明起源研究奠定良好的考古学基础。

  辽西地区经过正式考古发掘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有:小河西文化(公元前6500年)、兴隆洼文化(公元前6200-前5200年)、富河文化(公元前5200-前5000年)、赵宝沟文化(公元前5000-前4400年)、红山文化(公元前4500-前3000年)、小河沿文化(公元前3000-前200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公元前2000-前1500年)。

  其中,红山文化经几代考古工作者的接续努力,先后调查和发掘了西水泉、蜘蛛山、胡头沟、东山嘴、牛河梁、那斯台、西台、草帽山、兴隆沟、魏家窝铺、田家沟、哈民忙哈、半拉山等数十处遗址,极大丰富红山文化时期的文化面貌与内涵,为“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综合研究”项目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与此同时,历经1949年前、1950-1980年、1981-2000年、2001年至今的四个阶段发展,红山文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考古发现与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学界对红山文化的认识也日趋成熟,也推动红山文化研究进入新阶段。

  研究有何学术和社会价值

  刘国祥指出,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考古学文化之一。近些年来,红山文化分别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课题之中,对某些重要遗址进行重点发掘与研究取得重大收获与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集中整理、系统公布、综合研究,具有重大学术创新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本项目将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研究阐释红山文化,提升红山文化研究的精度、深度和广度,最终形成综合性的理论认识,为探索西辽河流域史前时期社会的复杂化及文明化进程提供基础性研究成果。同时,结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认识,实证辽西地区率先跨入文明的门槛,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

  社会价值方面,将为红山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利用,包括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基础资料和研究成果。通过深入研究阐释红山文化相关考古材料所昭示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之路,生动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包容性,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研究有何目标如何开展?

  刘国祥说,“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综合研究”将以探索西辽河流域文明化进程为目标,重点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与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完善红山文化分期与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对红山文化聚落与社会、玉器、生业、环境、文化交流与互动、红山文明的形成等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项目设立红山文化聚落与社会考古研究、红山文化玉器科技检测与综合研究、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资源与生业研究、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时期环境考古研究、比较视域下的西辽河流域史前考古学文化格局与红山文明研究5个子课题,分别由暨南大学人文学院熊增珑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罗武干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吕鹏副研究员、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靳桂云教授、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张星德教授牵头负责。这5个子课题相对独立又相互依托、互为支撑,研究内容互为补充、研究结论互相验证。

  刘国祥表示,希望通过本项目深入探究西辽河流域的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文明特质、发展机制、生业基础、环境适应等问题,加强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理论分析,并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进行比较研究,了解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并进一步分析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等问题,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红山模式”。(完)

  意见要求,要加强风险摸排。民政部门要对接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养老机构登记备案信息共享交换机制,通过信息抓取及时掌握增量,做到情况清、底数明。要定期开展存量摸底排查,每年对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和质量进行不少于一次的现场检查,在排查中发现未经登记但以养老机构名义开展养老服务活动的,依法做好分类处置。

  在香港,每10万人口约有7.1张重症监护(ICU)床位,这个比例与美国的34.7张、德国的29.2张相比,虽然偏少,却是中国内地的1.78倍。

  在熊思东看来,随着全国医科院的逐步铺开和完善,以前散兵游勇式的研究会被逐步取代,以重大临床需求问题为导向的有针对性、有组织的医学科学研究会成为主流形式。“搭建平台、提供医疗服务只是医科院的职能之一。希望未来的医科院能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大院’,不仅容纳医学,也吸纳理工科等多学科的人才,而不是变成一个孵化器或服务中心。”熊思东说。

  但实际情况是,在香港第五波疫情早期,随着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在短时间内增至5万多,香港医疗体系迅速崩溃,高峰时,单日曾有约1500人在急症室外等候入院,等待时间一度超过8小时。在空地和停车场等候的这些患者中,很多都是高龄老人,送至医院时情况已经危急,即使医院超负荷运转,也无法及时处置所有病人,压力巨大。与此同时,重症和死亡数字在上升,正常诊疗也受到严重影响。

  在资本市场影响方面,谢后勤认为,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历来都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全球各国企业打响品牌、走出国门的契机,本届世界杯中国企业成为最大的赞助商,也为A股和港股的上市公司带来品牌形象、公司形象、产品和市场规模的全方位提升。旅游、食品饮料、数字电子电器产品以及体育用品等都迎来不错的机遇。虽然本届世界杯的开赛时间从过去的夏季改为冬季,但是作为史上最贵的一次世界杯赛,吸引的全球目光也远超过去,啤酒的消费虽然会受到季节性的影响,但是更大的球迷流量带来的潜在消费更大,啤酒的消费不会受到太多影响。(中新经纬APP)

  当下,各地都在积极推动完善方舱建设。11月27日,新华社连发三篇社论,其中一篇《方舱无小事》提到:“北京新国展方舱医院让快递入舱,保障入住人员个性化物资需求;广州黄埔区中新知识城方舱医院,给每个房间配以空调和分开设置卫生间、淋浴间;重庆迎龙方舱医院调配来自呼吸急救、危重症等不同科室医生满足患者救治需求……”郭燕红在11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方舱医院要储备好床位单元、医用物资和一些必要的医疗设备,同时备好医疗信息系统,最重要的是要备好医护力量,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医护人员立即投入到方舱医院救治工作中。

方芸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