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聪明车”建“智慧路” 江苏无锡另辟蹊径开启“智驾”之路

来源: 砍柴网
2024-06-14 11:46:09

  江苏无锡,作为首批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通过打造应用场景、构建产业联合创新生态,不断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来看记者的调研。

  当记来到无锡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产业园时,这里的不少企业正在忙着搬家。一家生产车用毫米波雷达的企业,新厂房还没盖好,就迫不及待地在临时场地里搭起了生产线。

  无锡威孚雷达项目组综合管理负责人 王冕我们两头都在准备,不能耽误,市场不等人。

  而这家刚入驻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企业,短短四年时间已经搬了两次家。企业负责人说,今年以来订单增长了50%,产能也扩大了4、5倍,眼前这个小小的控制板上,集成3000多个元器件,承载超1亿行的代码,集合了汽车的仪表、车机等十几个控制器功能,就如同给车辆装上了智慧大脑。靠着这项成果,企业迎来发展新空间。

  无锡车联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泓泽:明年、后年我们会分别出两代新的产品,把整个智能化自动驾驶域集成进来,形成一个更进化的大脑。

  智能网联汽车,跨界融合了汽车与信息、通信等产业。目前,无锡已聚集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企业超300家,营收同比增长17.19%。在整车制造能力并不突出的无锡,智能网联汽车的配套产业链为何能在这里快速发展?一个另辟蹊径的发展思路打开了新局面。

  无锡市工信局副局长 秦晓华:把我们城市的基础设施智能网联化改造,通过智能网联汽车的路侧设施等等的建设,推动形 成了这样一个创新的氛围和产业发展氛围,能够推动打造新质生产力。

  为“聪明的车”搭建“智慧的路”。在无锡,超1700个路口信号灯网联化升级,完成信号灯在线导航、危险预警等100余项车联网应用场景的部署;数字孪生平台可以通过路侧传感设备实时感知天气、事故等道路交通状况;5G智能驾舱能够在突发状况时,远程控制路面自动驾驶车辆,兜住安全底线。一项项创新举措,保障着智能驾驶车辆安全有序地往来穿梭。

  而在产业链上游,一个全新的创新联合体,也在让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前沿技术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在这张特殊的组织架构图上,有的机构负责搭平台、建生态;有的机构负责攻市场、攻研发,还有的负责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虽然“成分”多元,但是却分工明确,融合共生。

  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主任 陈大鹏:多种模式组合起来,一面连接高校、科研院所这些专家院士、科研的资源,一方面连接企业,实现小机构大合作,可以说是产业集群链条的织网人。

  目前,这里已与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合作共建13个技术创新基地、4个联合实验室,带动相关产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7.36%,撬动新质生产力加速释放。

  2019年3月,专门为亚洲市场打造的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从意大利出发,沿着马可·波罗的商贸路线,穿越地中海、红海,抵达“神秘东方”。皇家加勒比邮轮也推出了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全新邮轮“海洋光谱号”,增加了家庭房数量,吸引女性消费的奢侈品店,大量年轻化娱乐设施。除了9个免费餐厅,还有7个收费餐厅,包括川菜、火锅、大董中餐。“海洋光谱号”首航从上海出发,成为当时亚洲最大最贵的邮轮。

  外交部长 秦刚:安全是世界各国的权利,不是某些国家独享的专利,更不应由个别国家说了算。全球安全倡议服务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利益,维护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安宁,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同推进。任何国家,只要愿意加入全球安全倡议,我们都欢迎;只要真心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我们都支持。

  相比眼下的“用工荒”,未来可能出现的“订单荒”才是当地工厂最大的危机。由于国际形势的影响,哈尔斯在海外的销量有所下滑。但尽管四季度订单有所下滑,哈尔斯早已于初九开工。记者在永康走访时发现,直到正月二十,当地数家企业仍未复工复产。一家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工厂正月二十三正式开工,相比于往年晚了许多。不过,这并不是“用工荒”导致的,工厂已经招到足够的员工,而是订单还没来。“销售人员正月十八才外出抢单,现在订单还没确定。”

  江南造船集团也意识到了产品结构问题。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林青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前后,集团根据自身技术储备和市场需求做出战略调整,针对气体船这一潜在增量市场,开始研发建造超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VLGC)和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

  2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昨日,普京与王毅举行会晤时称,中俄双边年贸易额将达到2000亿美元,能否确认这个数字是准确的吗?

  与江南造船相邻的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于2008年交付了第一艘14.7万立方米LNG船,如今沪东中华已经具备覆盖远洋、内河所有LNG运输船的研发设计建造能力。沪东中华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可用于建造LNG运输船的船坞、车间及配套设施等也已具备雏形,计划于2023年至2024年陆续完工投产,届时沪东中华LNG运输船的产能翻一倍,一年可建造10~12艘。

张嘉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