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雪中还乡——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6-29 15:35:02

  中新社沈阳11月23日电 题:英烈雪中还乡——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抵达沈阳

  中新社记者 李纯 宫旭

  山川同念,英雄回家。23日11时32分许,一架中国空军运-20运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机场以“过水门”最高礼遇迎接,25名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洗去征尘,回到了久违的祖国怀抱。

  当天,中国迎回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当地时间上午10时,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机场举行交接仪式。这是自2014年以来,中韩双方第十次进行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工作。

  就在此前一日,中韩双方已在韩国仁川共同举行第十批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装殓仪式,这一天正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团聚”“归家”等寓意。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承载着祖国和人民的期盼,承载着亲人与战友的思念,接迎英雄回家。”执行此次接运任务的运-20机长路中华在舱内广播中如是说。韩国当地时间10时55分(北京时间9时55分),运-20飞机从仁川机场起飞,载着25位忠魂回家。

  2015年以来,中国空军每年都派出飞机赴韩执行志愿军烈士遗骸接迎任务。自2020年开始,中国空军连续4年派出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执飞此项任务。

  进入中国领空后,两架歼-20战斗机前来为志愿军英烈的归途护航。“双20”列阵长空。

  临近飞机降落时,沈阳的天空飘起了雪花,无声的思念飘满天空。11时32分许,运-20飞机降落在机场跑道上,在外漂泊70余载的志愿军烈士终于魂归故里。飞机通过“水门”的同时,两架歼-20飞机从机场上空通场,向志愿军先烈致以崇高敬意。

  12时许,机舱门缓缓打开,解放军战士登上飞机,手捧25具覆盖着五星红旗的棺椁来到仪式区域。在漫天飘散的雪花中,持枪卫兵分列两旁,神情肃穆,军姿挺拔。仪式现场寂静非常,唯有寒风的呼啸声在天地间回响。山河已无恙,风雪迎归人。

  12时18分许,迎回仪式正式开始。现场人员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仪式并讲话,她指出,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随后,全体迎接人员向志愿军烈士遗骸三鞠躬。

  “我7岁的时候,父亲就牺牲了,是1951年9月份,牺牲的时候他24岁。”烈属韩莲淑当天也来到迎回仪式现场。她告诉中新社记者,时至今日,父亲的遗骸仍埋葬在异国他乡。每年她都会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英名墙上寻找父亲的名字,寄托一份哀思。

  在去年邀请香港青少年代表的基础上,澳门、台湾同胞代表今年也受邀参加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仪式。来自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陈彦君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志愿军烈士们牺牲在异国他乡,他们无私的奉献令人感动。回到学校后,她也会和同学们分享这次经历,让大家也感受到志愿军烈士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思念曲》的乐声里,烈士遗骸棺椁登上6辆军用卡车,由交警铁骑开道,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卡车的两侧挂有红色的横幅,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一句“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

  沈阳已经为迎接英烈回家做好了准 备。“英雄城市,致敬英雄”“山川同念,英雄回家”“忠魂不泯,缅怀英烈”,全市多处户外大屏都打出了标语,向长眠在异国他乡70余载的英雄们致敬。

  连续十年,中国迎回十批共938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第十批25名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将于11月24日上午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的志愿军烈士纪念广场举行。(完)

  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面积1646平方公里,湖内不仅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还孕育着60余万亩芦苇,是中国的四大苇区之一。芦苇不仅具有造纸、建材、制作工艺品等经济价值,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重要生态价值。近年来,新疆博湖县不断加大博斯腾湖生态保护力度,并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全域旅游,不断落实合理利用措施,持续改善博斯腾湖生态环境,将湿地资源加速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strong>费城交响乐团奏响中美友谊之歌</strong>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1/28/12501336000898315100.jpg" alt="" />

  记者在马接翁武村看到,精美莲花灯、巨型兔灯等布景,都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兴致勃勃地拍照留念。尤其是在村内一面长墙上,19只神态各异的兔子或做飞奔状、或躲在洞口窥看,神态各异,十分可爱,吸引最多“打卡者”。

  蔡买松介绍,默沙东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有很多生产基地,从不同国家进口的药物进入国内都需要备案,目前相关部门都在进一步衔接,公司也还在等待相关部门的批复。

  朱荣智出生在台湾新竹,自小家境贫寒的他刻苦学习,并对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2岁时,朱荣智取得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元培医师科技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曾任海峡交流基金会文化服务处处长。十年前,朱荣智在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时,与爱人相识在安徽合肥,并选择定居于此。

牛静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