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吉林紫苏叶出口记:为韩国烤肉增香

来源: 观察网
2024-06-17 01:32:06

  中新网吉林2月12日电 题:吉林紫苏叶出口记:为韩国烤肉增香

  中新网记者 石洪宇

  农历大年初三,47岁的农民丁建军就开始新一年的紫苏备耕。

  他去仓房查看紫苏种子的保存情况,用手机拍下照片后,与几位紫苏经纪人开起视频会议。大家互相拜年,也一起预测春耕情况及市场行情。

  紫苏叶主要出口韩国。这种椭圆形绿中带紫的叶片,搭配烤肉能产生独特口感,因而成为韩国传统美食烤肉的主要配菜。

  紫苏产业正带动多个中国东北传统村落发生变化,丁建军所在的吉林省永吉县一拉溪镇就是其中之一。这里是中国东北紫苏种植核心区,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到500公顷,紫苏叶年产量达到100万公斤。丰产时,占据韩国市场份额的七成以上。

  “这可是我们村致富的‘黄金叶’。”丁建军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同时也兼做经纪人。这种受欢迎的作物耗费人力,除草、间苗、补种,一家人都要为此忙碌。他会一直关注各地种植及韩国消费情况,向村民开出收购价格。

  丁建军也喜爱紫苏的味道。这个春节,他和家人用紫苏叶包着烤肉招待亲朋,边吃还边推荐:“紫苏叶包烤肉,绝配!”

  一拉溪镇副镇长王焕介绍,多年前永吉县获知韩国需求大量苏籽和盐渍紫苏叶这一信息,便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目前全镇共有紫苏销售公司13家,具有直接出口权的就有6家。

  “紫苏叶畅销韩国调动了大家种植的积极性。”王焕说,春节前后,全镇紫苏销售企业都在谋划新一年的运营,向种植大户拜年,关注他们的备耕计划。

  49岁的王春雨是贵张岭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春节前他就完成了全社种植面积的摸底。他介绍,紫苏产业虽受市场因素影响,但相较于一般作物收益较高。

  紫苏种植产业持续走强,也吸引很多外地经纪人来到附近村屯开展业务。他们租用当地仓库,让紫苏叶快速流转至南方,出口到韩国和日本。

  永吉官方则更加关注紫苏的加工潜力。目前,当地正在整合资源,引入科研单位与企业共同开发具备更高附加价值的紫苏深加工产品。当地计划建设紫苏加工产业园,继续引进紫苏深加工企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继续提高村民的附加收入。

  这个春节,丁建军了解到村里的紫苏叶在韩国市场继续走俏,这让他对新一年的销售颇有信心。(完)

  “我父亲在《拂晓报》工作了一辈子。小时候,我经常去报社看叔叔阿姨们写稿、看印刷车间的师傅们铅字排版。大学毕业后考进报社,就是要像父亲他们那样传承这份红色的新闻事业,用‘拂晓精神’为时代放歌,用‘拂晓精神’去激发人民改天换地的热情。”马峰的眼里跳动着一团火。

  “今年大家返乡过节意愿强烈,到店购酒的人明显增多,我们要紧抓这个时间节点推动白酒销售。”该酒水专区相关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货架上的多数白酒品牌都有折扣,节前购买很划算。”

  1922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拉开中国动画百年发展序幕。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成立,首任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理念。在该理念的指引下,上美影打造了《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九色鹿》《天书奇谭》《黑猫警长》等优秀作品,成为一代代观众童年时代珍贵的光影记忆。

  “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非遗元素的优势让我们底气十足。非遗让我受益良多,下一步我会围绕非遗展开自己的毕业研究。”荆兰淇对记者说。

  第五,扩展未成年人线下生活空间。从现有研究来看,对于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管理、引导和教育,疏导要比堵截的效果更好,转移未成年人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线下生活时间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在政府协调下,让公园、体育馆、图书馆等场地与属地社区联合,在空暇时间和周六日免费开放,合理、量力组织活动,通过社区、学校、家庭的联动,丰富未成年人线下活动的内容和场景。

  在飞扬时代大厦,售卖、维修、物流服务实现了“一条龙”。“背包客”们在档口拿到货后,测试发现有问题,不出大厦就能解决维修问题。一些“背包客”还懂得一些简单的维修技术。“货运过来都是没有修理过的。拿货时,只能将同一型号的整批货都拿走,不能挑选,质量参差不齐。”凭借长期的经验积累,遇到一些小问题,“背包客”林冲锋逐渐学会了如何维修。

杨佳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