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小伙的针灸求学路:启梦童年 圆梦青年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6-04 05:52:44

  中新网陕西咸阳6月3日电 题:缅甸小伙的针灸求学路:启梦童年 圆梦青年

  作者 石芙蓉 吴西檬 张远

  略显腼腆的陈自浩手持银针,在实习医院内全神贯注地为患者进行着治疗,并不时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询问患者感受。

  25岁的陈自浩来自缅甸,目前在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就读。11岁时因患鼻炎,陈自浩第一次感受到针灸治疗的效果:“症状逐渐缓解,这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成为中医医生的梦想也是那时产生的。”

  事实上,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往历史悠久,古往今来,商贸交流、人员交往等带动了中医药对外的传播发展。

  陈自浩告诉记者,自己儿时就很喜欢中国,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高中毕业后立刻申请来中国留学,希望能在中国系统学习中医。“学习掌握了中医药学的原理后,就仿佛拿到了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

  因为热爱,陈自浩最终选择了陕西中医药大学。这所高校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也是陕西唯一一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针灸推拿学院创建于1980年,在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带领下,该学科成为中国中医类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

  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学习针灸五年来,陈自浩时常跟随老师外出诊疗,在观察诊治的过程中积累临床经验、整理医案,从老师的言行中感悟“行医首重德,医贵精诚,重在实践”的中医精髓。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性格开朗的陈自浩很喜欢通过沟通、交流打开患者心结。

  “我交到了很多中国朋友,他们会邀请我去家里吃饭,我也经常做一些家乡的特色菜给他们品尝。我们一起学习、交流,沟通毫无障碍,我甚至会被认成中国人。”学习之余,陈自浩还喜欢和朋友一起去学校周边爬山,在野外寻找一些中药材。他认为,学习中医不仅要注重书本内容,更需亲身实践。

  有意思的是,每当假期回国,陈自浩的亲戚朋友都找他“试针”。“有个头疼脑热、腰酸背痛的,他们都来找我,一是治病,二是看我学业如何。”陈自浩笑称,其实学校内与他有相同情况的留学生不在少数。

  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国留学生进行中医药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陕西中医药大学先后招收了来自16个国家的留学生,其中来自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占全校留学生的90%以上;先后同美国、加拿大、韩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为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000多名中医药人才。

  即将毕业的陈自浩目前面临两种选择,继续深造读研,或是回到家乡开办中医诊所。“但无论哪种选择,都成就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完)

  正值兔年新春佳节,记者在安徽、陕西、云南、上海、广东等地的街头巷尾看到,不少街边小店春节期间仍开门迎客。在各色的民俗小吃里、各样的文创产品里、各地的特色民宿里,年味儿瞬间升腾起来。

  “来,靠近一点,笑一个。”“很好,保持住,看镜头。”大年初一上午,浙江省松阳县望松街道马桥后自然村一个院子里,吴忠惠和妻子手牵手,脸上乐开了花,摄影师立刻定格这开怀的一幕。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3/74/15010184838594473486.jpg" alt="" />

在校园、村落、社区

<img style="border: px solid #000000;"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1/23/4ccc3b35b0ca41e9a447673ad1b4bff0.jpg" alt="" />

  今年是蔡兴明工作以来的第八个春运。当天上午8时,蔡兴明准时参加点名会开始接班,确定好今天的调车作业计划,交待一些注意事项。

巫凯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