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国在气候行动领域频传好消息

来源: 海外网
2024-06-20 15:21:33

  参考消息网11月22日报道 德国《明镜》周刊网站11月19日刊登题为《中国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倾斜》的文章,作者是汉堡应用科技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安·施特克尔。文章摘编如下:

  中美两国于本月15日就未来气候保护合作发表了共同声明。两国均表示“支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此外,两国还承诺“电力行业排放在达峰后实现有意义的绝对减少”。

  中国愿意与美国共同发表这样的意向声明,是一个好消息,原因有三:

  其次,这一声明表明,对于在美国仍然大量存在的持不同意见者、否认者和拖延者来说,搭载他们的列车似乎终于开动了。

  第三,这一声明体现了中国在气候和能源领域日益增加的自信。而这种日益增加的自信是有其原因的。这给我们带来了本周的第二条好消息。

  英国“碳简报”网站在中美发表联合声明之前刊登了一篇分析文章,解释了中国的自信:该网站根据多方数据得出结论,“可以保证的是”,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际上将在2024年再次下降。中国自2007年以来一直是地球上最大的排放国。然而,如果看看历史总排放量,美国仍然是气候污染大国中的“领头羊”。如果中国开始接近排放量下降的临界点,那将是一件轰动的事情。

  “碳简报”网站称,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出现了“历史性增长”。这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尤为明显:中国仅在2023年就新增了210吉瓦装机容量,“是美国总装机容量的两倍多,是 中国2020年新增装机容量的四倍多”。

  如果将2023年中国扩建的风能、太阳能、水力和核电加起来,每年将额外获得423太瓦时的电力,“相当于法国的总用电量”。

  此外,中国对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和电池等减排技术工业生产能力的投资也出现了热潮。

  这对地球上的其他国家来说是个好消息,尽管对欧洲和美国的竞争对手来说不一定如此。

  10日,2023年“老外讲故事”俱乐部成员迎新联谊活动在上海豫园商城举办。来自40余个不同国家或地区,从事不同行业,跨越不同年龄层的国际友人欢聚一堂,在豫园品味海派文化、体验非遗技艺、共赏豫园灯会,“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厚度与东方生活美学的魅力。

  广阔疆域上,西部的孩子可以和北京的学生同上一堂课;乡村的学生打开智慧大屏也能享受丰富精彩的课后服务;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正开启虚拟协同教研新形态。

  学校提出的护书底线是,不缺页少角、不乱涂乱画、不遗失等。当时这份倡议书一出,网友们纷纷留言评论,支持的是多数,但也有网友预测:等到期末也许封面都没有了。

  在查找福州新区的相关资料时,江盛祺发现,坐落于此的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以茉莉花作为灵感、以陶瓷作为建材之一,台湾陶瓷艺术家施宣宇也参与了设计。“这便是台湾和福州新区交织出的最美篇章。”江盛祺说。

  2月11日,湖北武汉,在竹叶海公园梅花坡,盛开的梅花接连成片,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拍照。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11/93/7949512288101765845.jpg" alt="qxtx" />

潘豪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