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兰溪:数字赋能助力传统杨梅产业转型

来源: 华声在线
2024-06-07 08:28:03

  中新网金 华6月6日电 (钱晨菲)“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农历五月杨梅成熟,在位于浙江金华兰溪的杨梅种植大棚内,一颗颗杨梅已挂满枝头,果农穿梭其间忙着采摘

  马涧镇地处浙江兰溪北部,是中国杨梅之乡、精品杨梅第一镇,杨梅栽种面积为4.3万余亩,占兰溪杨梅总栽种面积的70%以上,年产量3万余吨,全产业链产值超7亿元。其中,大棚杨梅约3000亩,占浙江省70%以上,是该省最大的设施杨梅栽培基地。

  据悉,马涧杨梅品种主要以东魁、黑炭、木叶为主,现有杨梅类专业合作社46家,家庭农场215家,加工企业3家。马涧曾获得“全国十大精品杨梅”“全国精品杨梅金奖”“浙江省优质农产品”等荣誉。

  马涧镇人大主席包俞良介绍,“今年的杨梅品质比往年明显提升,优质果率大幅度提升,价格也持续上扬,大棚杨梅每斤比去年提高10元以上,露天杨梅每斤比去年提高3元以上。”

  品质的提升,得益于当地持续贯彻科技富农、创新强农的理念。近年来,当地加快以数字赋能助力传统杨梅产业实现全链式转型,因地制宜发展马涧特色杨梅产业,聚焦“地标富农”,围绕产业链、贯通培训链、强化服务链,2023年实现杨梅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6.5亿元,快递单量达25万单,同比增长148%。

  兰溪市马涧镇党委书记王文新介绍,为了破局“靠天吃饭”,该镇在浙江率先采用大棚杨梅种植技术,扭转传统种植过度依赖自然条件的局面,极大降低天气因素影响;实施杨梅健康栽培生态指标研究项目,与浙江省农科院签订《杨梅综合指数研究合作协议》,建立微生物菌肥试验等示范点,为杨梅种植环节赋予科技初始“土壤”。

  不仅如此,当地还精准施力,实现“知天而作”。当地构建了“杨梅产业大脑+梅好农场”数字平台,推动杨梅产业智能化转型,实时监控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自然要素,实现智能监控、自动管理;投入使用“水肥药一体化”控制系统、智能化监控系统等数字设备,动态监测和及时管理杨梅种植,实现一部手机“搞定”农业生产。

  “为了实现三产融合,我们一方面加快推进以农产品深加工、仓储保鲜、冷链运输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深化农旅结合,2023年以来,创新推出‘认养一棵梅’云种植活动,村集体统一流转失管杨梅树近3000株,打开了三产融合新局面,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王文新说。(完)

  国际上公认保护听力的方法是60至60原则,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超过60分贝,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60分贝相当于人在室内一般交谈的音量。

  村党支部副书记于彦玲告诉记者,西杨坨村包村干部和家庭医生实现了“双网格”化,村民不仅有自己专属的包村干部,还有专属的家庭医生。“对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来说,网格家庭医生与老人接触时间长,对老人的身体情况更加了解,遇到问题能得到快速应对。”

  新冠病毒感染后早期症状表现是发热、怕冷、身痛等,根据南北方气候因素、地域因素、饮食习惯、人群体质等特点,在中医学“三因制宜”理论指导下,制定了适合北方的加味葛根汤和适合南方的加减银翘散。在协定处方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可能出现的不同症状给出了加减方案,为个体化处方制定提供了一定的调整依据。

  近年来,东西湖区把“绿”作为生态发展的底色。通过“绿满东西湖”“汉江干堤绿化造林”等系列大型造林绿化活动,不断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不仅如此,一座座湿地公园、郊野公园、乡村公园、街心公园、口袋公园等陆续“上新”,让“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成为现实。

  <strong>旅行激发创作灵感</strong>

  从偿付能力情况看,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行业风险总体可控。从2022年上半年实施情况看,偿二代二期规则提高了监管指标的风险敏感性和有效性,在引导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叶易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