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受聘南大文学院兼职教授 寄语学子永葆好奇心

来源: 中青网
2024-06-09 01:59:03

  中新网南京6月7日电(徐珊珊 钟升)“要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这是保证我们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与此同时,还要具备带着好奇心去持续探索的行动力。”作家马伯庸近日做客南京大学,分享创作之道并寄语学子。

  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报告厅举行的《文学历史中的“他”与“我”:考据与虚构》专场讲座上,马伯庸引经据典,用名著中鲜活的文学案例,讲述作为创作者的经验与思考,并现场回答学生提问,分享干货。活动上,马伯庸受聘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马伯庸鼓励青年学子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并持续不断对每个疑点进行深入探索。“你会发现,可能99%是没有意义的,但剩下的1%,就会变成我们的素材,变成未来某一天会用到的知识支撑。”马伯庸说。

  从“普通人的自我救赎方法”,到“如 何找选题”“寻求小技巧”,现场提问不断,马伯庸一一耐心作答。小小的报告厅被挤得水泄不通,学生热情高涨,欢声笑语和掌声不断。

  从事历史小说写作,作家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一个问题:历史真实和虚构之间,该如何取舍,该采取怎样的平衡和构建?马伯庸对此表示,要对历史保持充分的尊重,“大历史绝对不能改,包括衣食住行、社会观念等。”

  他举例称:“我们写一个宋代的故事,主角是士兵,就不能写他在社会上广受尊重;我们要写一位明清时代的女性,在写她出门的时候,就必须给她找一个充分的理由。”

  “即便是可以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也并不是天马行空的,仍要遵循历史逻辑。”马伯庸认为,这就要求文学创作者不断学习,使作品与历史不相违背,又能从文学的角度,激活历史,构建现代与古代的连接,形成一个共同的叙事。

  在马伯庸看来,文学可以填补历史留下的空档,因为历史的记载永远是残缺不全的,通过文学的想象力量,可以提供一个空间,将当时的故事重新演绎,“这种有的时候我觉得反而会更接近真实,这种真实不一定是客观事实的真实,而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

  马伯庸多次鼓励青年学子多读书,带着“功利心”去读书。“在读书之前,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当我们带着目的去读书,这听起来好像很功利,其实对于我们读工具书、专业书非常有用。有时你觉得记不住的内容,已经深深植入脑海中,在你未来的写作和创作中,都能感受得到,并运用上。”(完)

  通过科技创新培育的优良品种亲本纯系种子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广州2月5日电 题:绿皮车“守车人”的春运

  儿时过立春,李安玲都会把家里所有的小布头找出来,学着缝制“打春鸡”,几十年来,她的缝制技艺越来越成熟,不仅坚持传统工艺而且融入很多创新元素。

  2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也是立春之日,正值元宵节前夕,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举行庙会闹新春,庙会现场锣鼓喧天、龙腾旗舞,市民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迎春接福闹元宵,现场热闹非凡。

  “纪念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系列活动”以“非凡冬奥路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启动仪式现场,开场视觉秀、冬奥歌曲和精彩短片的呈现,营造了浓厚、热烈的冬奥氛围,唤起人们对一年前北京冬奥会开幕时的美好回忆。启动仪式上,北京奥运博物馆新馆标正式发布。

  正因为正月初一岁首的确立,正月十五的圆月才具有了“一年明月打头圆”的特殊意义。

李希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