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中欧班列:助力“中国味儿”走向世界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6-15 08:51:11

  从“驼铃声声”的古代丝绸之路到今日的“钢铁驼队”,中欧班列以其高效的运输速度和优质的物流服务,穿越千年丝路,赓续中国与亚欧各国间的友好交往,铺就亚欧大陆人文经贸往来新通途。伴随共建“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入,中欧班列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运输的货物种类和目的地也更加广泛。截至2024年1月底,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超过8.4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9个城市。一系列数据描绘出中欧班列带动经济发展、造福各国人民的幸福图景,象征着中国与亚欧各国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

  中欧班列充分发挥在国际长距离运输中全天候、安全、高效等优势,采用“铁路快通”模式快速通关,实行“7×24小时”通关机制,不断优化扩充线路,提升开行质量 ,提高运输能力,在为各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中国力量。数字经济时代,一些中欧班列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货物的智能分拣和调度;区块链技术也让中欧班列实现全程可追溯,这些都为中欧班列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条绿色、高效的物流通道上,“中国制造”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中欧班列在促进国际贸易规则完善和发展的同时,推动了全球市场的开放和包容,在这场“双向奔赴”中,中国与各国的贸易往来,以及文化交流与融合必将更加紧密。

  <strong>记者:</strong>您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但我们看到现在一些国家寻求保护主义、排他主义,多边主义正遭受着严重的挑战。在您看来,这些将对全球经济复苏与共同应对挑战有怎样的危害?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豆面灯也与时俱进加入了新元素,枸杞、葡萄、骆驼等宁夏特色都在作品上有所体现。今年是兔年,兔子元素更是必不可少。一团豆面,几把剪刀和毛笔,用上十几分钟,一只惟妙惟肖的兔子面灯就制作好了。“一盏兔子面灯,祝愿大家新的一年里‘兔’飞猛进,前‘兔’似锦。”

  迸发创新火花

  为了写好《中国:威胁还是希望》,加西亚到新疆、深圳等地开展了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他在书中细数了中国开展精准扶贫脱贫的做法和相应成效,阐明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带来的希望和鼓舞;介绍了中国解决贫富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有益尝试,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共同富裕等理念上的传承和延拓;澄清了西方媒体在涉及中国民主、人权、防治污染等问题上的错误引导,感叹中国在实践中试错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智慧和高效。

  在书中,加西亚历数了西方媒体的“套路”:中国富裕的企业家不是“企业家”而是“寡头”;中国腐败官员不是“被解职”而是“被清洗”;中国对外投资不是“投资”而是“债务陷阱”;中国追踪新冠确诊病例活动轨迹的行为不是“流调”而是“监视”;中国部分城市宣布“封控”不是“防疫需要”而是“侵犯人权”……

  “2022年初,我们建成了嬉雪场。今年春节前两个月,就开始策划以葫芦文化为主题的行浸式灯会。”彭栋立告诉记者,白天,整个景区热闹非凡,嬉雪场上欢声笑语,各种民俗轮番上演;夜幕降临,花灯绽放,葫芦灯、各色彩灯吸引游人驻足。

吴东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