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快评】向着航天强国目标勇毅前行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27 05:12:03

  在世界瞩目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召开之际,中国科技界又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这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也为我们建设科技强国、探索浩瀚宇宙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嫦娥六号平安回家的喜讯,振奋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深刻阐述了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重要意义,高度评价了参与探月工程研制建设任务的广大工作人员多年来付出的努力、作出的贡献,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总书记的贺电必将鼓舞广大科技工作者增强科技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各自科研领域发愤图强、团结奋斗,不断取得新成就、新突破,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嫦娥六号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等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

  不只是“嫦娥”揽月,还有“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新征程上,我们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无不反映出中国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的新跨越,是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生动缩影。

  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我们的科学家实现和见证了“嫦娥”系列从首次降落月球,到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勘察,再到完成月球月壤采集、月背采样等一系列奔月壮举,并加紧研制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新时代“嫦娥奔月”的故事仍在继续。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总书记贺电精神为强大动力,持续攻坚、接续奋斗。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贺电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要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不负殷切期望,在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上勇毅前行。要乘势而上,精心开展月球样品科学研究,接续实施好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再立新功。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弘扬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朝着建成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央视评论员

  实际上,中乌元首通话也是在积极回应欧洲关切。毕竟俄乌冲突是二战结束70多年来欧洲大陆首次重燃战火,对欧洲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害,安全格局至今仍不明朗。因此,近期欧洲领导人纷纷访华,俄乌冲突都是他们重点关切的问题。而欧洲内部反战声音逐渐扩大,反对拱火浇油的理性观点不断出现,中国政府早先发表的针对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12点立场文件也越发受到欧洲国家的认真对待,这都为中方派出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斡旋奠定了基础。

  5月8日,秦刚对伯恩斯强调,当务之急是稳定中美关系、避免螺旋式下滑,防止中美之间出现意外,这应该是中美之间最基本的共识,也是国与国、特别是两个大国相处必须要守住的底线。

  抛却兰茨贝尔吉斯极端民族主义的谎言不谈。起码,在此之后,中、乌最高领导人通电话,显示的就是中国与乌克兰建交31年以来,双方的关系已经是战略伙伴关系水平。哪怕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升级,且俄罗斯与中国将巩固和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中国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大变样!

  作为美国驻华大使,此前伯恩斯的账号高度关注美国在中国以外的事务和政策,频繁转发美国总统拜登和国务卿布林肯的推文,对寥寥一些中国议题也流于美国视角;而在过去几天里,伯恩斯则聚焦于中国,在很多细节上试图描述中国和中美关系的积极面。

  伯恩斯在对华政策上的解读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美国仍在寻求一种选择性的脱钩,这与伯恩斯所表达出的“善意”也不是矛盾的。美国某种意义上仍愿意与中国做朋友,但前提是中国不能超越美国,而中国则认为两国之间是平等的,各自凭本事安身立命。

  美方的态度则比较微妙。有点酸不溜秋的。通话结束后不到24小时,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表示,中乌领导人通话“是件好事”,但对是否进一步促进和平进程仍持有疑问。他强调,白宫事前对此并不知情。

王吉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