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山寺珍宝馆试运行

来源: 台海网
2024-06-07 22:01:55

  中新网西安6月7日电(记者 阿琳娜)6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西安市主会场活动上,西安市临潼区博物馆庆山寺分馆即庆山寺珍宝馆开启了试运行。

  当天,该馆展出庆山寺遗址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唐三彩狮子、唐三彩南瓜等珍品,涵盖金银器、陶器、铜器等不同种类。

  庆山寺珍宝馆位于临潼区5A级景区华清宫园内,是一座集保护、研究、展陈、教育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专题博物馆。

  该馆珍宝展从庆山寺遗址被发现开始,通过武周皇刹、大唐珍宝、涅槃变相等单元展示庆山寺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并采用前沿数字技术手段,创新的展陈思路和富有现代气息的陈列艺术风格,多角度凸显了珍品文物的魅力。

  当日,由西安市文物局、临潼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西安市临潼区委宣传部、西安市临潼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承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西安市主会场活动 在临潼区举

  据悉,围绕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西安市三十余家文博单位先后组织了一百余场活动,从单位到社区,从博物馆到学校,从线上到线下,积极利用丰厚的文物资源,为西安文物工作赋能添彩。(完)

  他说,要坚持安全第一,精心组织调度,全力做好运力保障、运营安全、疫情防控、优质服务工作,让群众安全便捷、温馨美好出行。要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科学高效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增加企业效益,不断提升保通保畅能力。要认真倾听群众反映和诉求,持续加强和改进工作,回应好民生期盼,让群众真正看到变化、见到行动、实实在在受益。

  还有传说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他在寒冬腊月救助穷苦的百姓,看到很多人耳朵冻烂了,就搭起医棚,架上大锅熬羊肉、辣椒和祛寒的药材,熬好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百姓们每人分到一大碗汤、两个“娇耳”,这药就叫“祛寒娇耳汤”。

  晋朝束皙的《饼赋》中,描写了“笼上牢丸”和“汤中牢丸”两种食物。另外,同样是晋朝的卢谌的《杂祭法》中,举出了春天祭祀所使用的食品“牢丸”。

  饺子这样的食品不会是一夜间就产生的,肯定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出来的。食品的起源也好、改良也好,有的是有意识去做的,有的则是偶然的结果。

  引出馄饨这一辅助线,饺子的来历就变得十分明了了。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的“椿根馄饨”中介绍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樗根馄饨皮法”。其中,在制作馄饨皮的时候,将香椿根捣碎、过滤后,和在小麦粉里,对腹泻、腰痛有治疗效果。刘禹锡的“樗根馄饨皮法”很有意思,林洪没有明确其出处。而按林洪的记述,刘禹锡所在的时代就已经有馄饨了。但如前所述,包括现存的刘禹锡的诗在内,唐诗中找不到“馄饨”这个词。

  沈腾是2012年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表演小品《今天的幸福》。那个节目让郑猛感到了新意。“当年看春晚直播的时候,家里热闹至极,我还没太看明白,这个人怎么从电视里钻出来,又非要从电视穿越回去。如此魔幻的剧情不太可能出现在之前春晚的小品里。”

白山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