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如何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贯通?

来源: 第一财经
2024-06-28 14:30:39

  主讲嘉宾:王瑶(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组织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如何把握“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内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本期视频我们来学习相关内容。

  (一)学纪是知纪、明纪、守纪的基本前提

  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党内还存在一些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的问题。甚至有些党员根本不学,比如四川省宜宾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高泽彬忏悔书中写道:“我被留置后,办案人员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递给我,带领我一起学习时,我才知道条例还有2003版、2015版、2018版的区分……”可见学纪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二)知纪明纪是学纪的目标,也是守纪的认知依循

  知纪是学纪的“小目标”,明纪是在知纪的基础上,做到进一步精准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纪律不仅仅体现在《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还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的“矩阵”中。实际上,截至2023年6月底,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共3802部。所以,这里要澄清一个误区,不违反《条例》并不等于没有违纪,触犯了其他党内法规也是违纪。比如,如果你负责宣传方面工作,那《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就会告诉你宣传工作的“纪律”。再比如,和我们每个党员都相关的《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什么情况下遇到什么事情,需要请示报告,都有“纪律”要求。

  (三)守纪是学纪、知纪、明纪的最终效用

  我们常说,知易行难。要遵守党的纪律,需要长时间考察磨炼党性,需要在学习 、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谨小慎微,需要时刻对党纪形成敬畏之心、戒惧之心。

  首先,要牢记党员身份,牢记入党誓言。党员对党的纪律的自觉遵守,来源于对自身党员身份的认同,来自入党时的自愿性。我们入党时都有“盟誓”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几经更改,但“纪律”二字百年来永存。自愿入党表明认可和接受党的纪律的刚性约束,愿意通过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来严格约束自身行为,以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

  其次,要对党内惩戒措施有戒惧、敬畏之心。党纪处分属于党内惩戒措施中惩戒程度最严重的措施,只有实施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所规定的违纪行为,才会招致党纪处分。除了党纪处分之外,违纪行为还可能会诱发其他党内惩戒措施。从类型上而言,党内惩戒措施主要包括党的问责措施、组织处理措施和党纪处分。

  凯信达商贸公司周边的几位商户均提到,事故发生于21日下午4点多。附近五六百米远的一家超市老板称,起初,他看到特别浓烈的烟,随后厂房里发生了爆炸,“嘣嘣响,好像放炮的声音一样”,随后约半个小时,火势就很大了。

  观测行星的难度要远大于观测恒星,行星体积远小于恒星且只能依靠接收和反射恒星的极小部分光线来发光。目前利用太空望远镜观测行星主要采用“空间凌星法”,“凌星”是指行星运行至恒星面向地球的一侧发生的挡光现象,高精度探测器可以通过“凌星”时,恒星亮度的微弱变化来探测到行星。

  唐有祺先生一生崇尚科学,以推动中国科学和化学的发展为己任。他开创了我国晶体化学研究,在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等多个重要体系的结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自发单层分散理论,与合作者一起开展长期系统研究,揭示的自发单层分散原理对高效催化剂、吸附剂等功能体系的研制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创建了分子工程学学科,推动了我国化学与生物学交叉学科发展;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等多项奖励。

  要完成这一观测量,望远镜需要更广阔的视场和更稳定持久地运行。2009年发射的开普勒计划尽管取得了诸多突出成果,首席科学家WilliamBorucki并因此获得了2015年的邵逸夫科学奖,但在探测其核心科学目标,发现“地球2.0”难言成功,其中有两点经验:第一是开普勒计划视场较小,仅有100平方度,视场是指望远镜能够观测到的天空范围,较小的视场意味着更低的观测效率;第二点是设备稳定性出现问题,导致运行四年后,用于调整望远镜观测动作及轨道定位的两个轮子开始陆续出现问题,后续四年的运营实际上已经无法稳定的指向预定的天区。“地球2.0”卫星,即从开普勒的失利出发,进一步拓宽望远镜的视场,完成更有效的行星探测。

  11月13日0—24时,无新增输入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11月12日白俄罗斯—兰州CA722航班100名入境人员均在集中隔离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上述所有入境人员均在闭环管理中。

  今年9月6日,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工程主作业船“大力号”到达古船所在水域,正式开展古船整体打捞和考古保护工作。9月12日,古船整体打捞专用“端板-纵梁”组合框架沉放至设计位置。9月29日,海上施工进入安装弧形梁阶段,正式下穿22组弧形梁中的第1组。11月15日,第22组弧形梁穿梁到位。11月17日,专用工程船“奋力轮”到达古船所在水域,整体打捞出水进入关键阶段。经过七十多天的海上施工奋战,古船成功整体打捞出水。

刘琼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