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徐天进:良渚文化为何要常态化对话世界?

来源: 半岛晨报
2024-07-08 15:11:53

  中新社杭州7月7日电 题:良渚文化为何要常态化对话世界?

  ——专访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徐天进

  中新社记者 王逸飞

  2019年7月6日,位于杭州余杭的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年来,在保护、传承、利用进程不断提速的基础上,良渚文化在文化交流互鉴方面的动作频次亦在加快。如通过展览或对话等陆续与红山文化、三星堆文化等不同时期的中国区域文明互动,也借助中希文明对话、良渚论坛等推进东西方文明交流。

  良渚文化为何要常态化与世界不同文明对话?又如何在交流互鉴中探索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形式、新路径?近日,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解答上述问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良渚博物院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展示窗口。过去几年,为让良渚文化“活”起来,良渚博物院做了哪些富有成效的努力?

  徐天进: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这决定了良渚博物院是一座有特殊性质的遗址博物馆。但对于一座博物馆而言,展览是其最核心的职能,所以我们主要在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展览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良渚博物院的展览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当下更多会去做原创展览,而不是将其他现成的展览搬过来。我们此前为视障和自闭症儿童做了一个特别的展览,用触摸的形式让孩子们能与文物互动,还出版了良渚文化盲文书籍,这在国内并不多见。再比如玉器是良渚文化的重要特征,我们以“玉”为载体举办了“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展”,在国内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展览的图录出版物加印了多次。做这些事情,一方面是让更多人知道良渚博物院展览的水准;另一方面是希望让更多观众学会观展,从“逛博物馆”变为“认真地看”。

  博物馆的人就像“厨师”,要努力把一堆食材做成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品尝的人则要知道它的滋味在哪里,这需要激发观众的自主性。我们在每个展览后面都提供“推荐阅读”内容,希望观众参观回去后继续阅读,读完后再回来看,从而建立有效理解沟通,让大家更好认识良渚文化精华。

  中新社记者:除了与观众沟通,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还需要与当地居民建立密切的联系。杭州正建设以良渚文化为龙头、将当地多种文化串珠成链的良渚文化大走廊。您如何看待这条大走廊的价值意义?

  徐天进:就像良渚古城遗址周边的农家乐以及餐厅都有良渚元素点缀,良渚文化不是只在良渚古城遗址或者良渚博物院内存在,而是弥漫在这片区域。申遗成功后,良渚文化对周边的影响和带动是明显的,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还未达到最佳状态。当今社会,需要文化遗产助力社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从这一角度看,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建设十分及时。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良渚不只是一个“点”,而是可以无限延展,包括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多样化产业发展等。比方说,良渚文化大走廊可以成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示地,在文旅发展中集合全国文化遗产元素,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在图书出版领域打造文化遗产演播中心或交易平台;在会展经济中举办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博览会……类似方式有很多,这条大走廊的内容可以无所不包,可以把整个区域变成一个具有浓厚文化遗产氛围的地方。即便是没有大型活动,这里的日常也能因文化遗产充满生机,我相信这种景象能够在杭州余杭实现。

  中新社记者:近年,良渚文化与中国其他区域文明间的联动越来越多。仅在上个月,良渚·三星堆文化交流活动和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就先后在四川和辽宁举办。为何要推动这样的联动?这是否代表着良渚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新思路?

  徐天进:我们希望展现良渚文化的“源”和“流”。良渚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一个点,如果说良渚是“源”,那它的“流”是什么样的,它和之后的中华文明究竟有何关系?这些问题需要有一系列的展览来说明。我们现在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都要围绕文明的“流”来展开。

  良渚博物院希望每年至少举办一个高品质的展览。今年我们将聚焦汉代的玉器开展,它属于良渚博物院的“玉魂国魄”系列展,主要是对红山文化以来的中国玉文化进行脉络梳理,已做过春秋战国、西周的玉器展。除了玉器,未来我们也会围绕其他主题持续推动与中国不同区域文明的交流联系,目的就是从不同角度把一条条线串联起来,用可触可感的形式让民众知道,良渚和我们的今天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这项工作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

  中新社记者:不仅是国内交流,从去年的中希文明对话、良渚论坛,到本月与西班牙托莱多古城的对话活动,良渚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方面的动作也越来越多。这样的交流互鉴意义是什么?良渚又在着重“鉴”什么?

  徐天进:良渚文化的国际交流其实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在考古、研究等方面与多国保持着密切的国际合作。文化、文明间的交流对话应该是一种常态,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需要经常“走动”。

  文化与文明的交流互鉴,我认为目的就是“美美与共”。在交流互鉴中,从历史的角度看,要着重“鉴”两样东西——一个是经验,一个是教训。我们的交流互鉴就是“照镜子”,但这不是为了比高低、比美丑,而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更多看到别人的好的一面、吸收有营养的部分。

  接下来,为了让我们自己更清楚了解良渚文明的特征,也让全世界更多人能够认识良渚、了解良渚,我们在与国内同时期或是良渚前后的文化进行文化比较的同时,也会围绕世界四大文明来策展。

  中新社记者: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交流合作中,您认为有何新形式、新路径可以探索?

  徐天进:前些天,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良渚博物院等一行刚刚前往英国进行了访问交流。我们与大英博物馆、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有许多合作意向的商讨,也签署了多个合作协议,涉及展览交流、人员交流、学术研究交流等,希望在未来一两年把这些一一落实,这也是我们推进常态化交流互鉴的体现。

  包括良渚在内,世界文化遗产需要更多国家(地区)的观众来走近它、感受它,不断提升知名度。这与做展览一样,需要在国际交流中实现更多有效沟通,避免“走马观花”。而前提则是,学术研究合作能不能率先进行更多的探索尝试,例如不同国家的博物馆互相派驻人员参与到对方博物馆的实际运营中;年轻的专业人员可以派往其他国家的高校或研究机构;邀请外国专家参与到课题研究等。这样在交流中互相学 习,逐渐建立持续的、长久的合作联系,应该会实现更好的交流效果,进而实现更好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效果。

  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以非常纯粹的形式被留存和保护起来,这片城市中的原生态物理空间是我们的骄傲。在这一基础上,如何让世界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良渚文化产生更大的影响,需要我们博物馆人承担更多的责任,也需要更多与良渚文化有关的人多做一些努力。我相信在未来,良渚这一特殊的存在一定会显得愈加珍贵。(完)

  受访者简介:

  徐天进,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考古遗产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

  京津冀冰雪旅游消费总体走高

  ● 王某某在上海打人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不少人在谴责暴力的同时,也在深入探讨隐私权的问题——随着自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日常生活中,“随手拍”、街拍现象已极为常见,不仅是公众人物,连普通人都可能成为被拍摄对象,其中的法律界限在哪里

  <strong>新闻之于聋人的意义</strong>

  丁华锋、于干千(回族)、马传喜、王世杰、王光贤、王红玲(女)、王新军、王新强、王遵来、区捷(女)、孔维克、田红旗(女)、白清元、吕心阳、朱新力、刘同德、刘良翠(女)、刘家强、齐成喜、孙晓光、孙继业、杜洪印、杜海峰、巫家世、李岩(满族)、李生龙、李国华、李惠东(回族)、何杰、何报翔、何秉群、宋秋(女)、宋亚君、张莉(女)、张月仙(女)、张庆盈(女)、张兴凯、张伯军、张复明、张雪樵、陈昶、陈马林、陈星莺(女)、陈前林、欧阳泽华、周世虹、郑军、赵素卿(女)、姚卫海、贾海洋、夏先鹏、徐毅松、高小玫(女)、郭乃硕、郭书宏、唐冬生、黄东红(女)、葛桂录、程萍(女)、程永波(满族)、傅川、温雪琼(女)、熊皓、熊水龙、霍卫平

  随后,有媒体证实打人者为知名公众人物王某某。

  马文亮(哈尼族)、马汉成(回族)、马旭林(东乡族)、马晓丽(女,保安族)、王飚(侗族)、王红红(女,回族)、韦昌(女,怒族)、韦维(女,布依族)、韦朝晖(女,壮族)、韦震玲(女,毛南族)、扎西顿珠(藏族)、木合拜尔·阿布都尔(女,乌孜别克族)、尹璐(女,满族)、巴音克西(蒙古族)、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塔吉克族)、甲热·洛桑丹增(藏族)、们发延(阿昌族)、白玛玉珍(女,门巴族)、冯春林(仡佬族)、边巴扎西(藏族)、边巴拉姆(女,藏族)、吉尔拉·衣沙木丁(维吾尔族)、权贞子(女,朝鲜族)、达珞(珞巴族)、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藏族)、达娃次仁(藏族)、尧斯丹(藏族)、伊力扎提·艾合买提江(维吾尔族)、伊尔扎提·扎达(塔塔尔族)、向东(土家族)、刘颖(女,白族)、刘建波(满族)、刘媛媛(女,苗族)、羊毅(女,回族)、关天罡(女,满族)、关芳芳(女,锡伯族)、苏海珍(女,京族)、杜明燕(女,鄂温克族)、李健(侗族)、李为国(羌族)、李玉春(女,德昂族)、李龙熙(朝鲜族)、李东浩(朝鲜族)、李迎新(女,满族)、李依娲娜(女,佤族)、杨方(女,基诺族)、杨宁(女,白族)、杨向群(独龙族)、杨远艳(女,京族)、杨钰尼(女,哈尼族)、吴宇红(女,高山族)、何静(女,满族)、邹其国(黎族)、怀利敏(女,蒙古族)、张敏(女,布朗族)、阿力甫江·卡得尔(柯尔克孜族)、阿衣木沙·托合塔洪(女,柯尔克孜族)、纳日碧力戈(蒙古族)、欧彦伶(女,仫佬族)、卓嘎(女,藏族)、卓君佳(女,景颇族)、明吉措姆(女,藏族)、昂旺(藏族)、和良辉(纳西族)、金花(女,蒙古族)、金宪(朝鲜族)、周先旺(土家族)、孟宪明(回族)、赵岩(满族)、赵金(彝族)、赵坤宇(女,赫哲族)、赵德明(瑶族)、胡江梅(女,普米族)、哈里木拉提·阿不都热合曼(维吾尔族)、哈德尔别克·哈木扎(哈萨克族)、钟瑛(女,白族)、香根·巴登多吉(藏族)、香根·边玛仁青(藏族)、侯桂芬(女,苗族)、祝春秀(女,彝族)、娜木拉(女,鄂温克族)、贺丹(女,土家族)、贺颖春(女,裕固族)、班果(藏族)、凌云(女,鄂伦春族)、高炜(蒙古族)、高继兰(女,傈僳族)、郭继孚(满族)、朗杰拉措(女,藏族)、黄玮(女,拉祜族)、黄丽云(女,傣族)、鄂晓梅(女,达斡尔族)、鄂崇荣(土族)、隋青(女,蒙古族)、琼色(藏族)、韩文林(撒拉族)、蒙爱军(水族)、雷迅(畲族)、嘎玛泽登(藏族)、熊甜芳(女,阿昌族)、滕树静(女,土家族)

童香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