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高晖:解析低价转债行情,可转债ETF交易优势凸显

来源: 猫眼娱乐
2024-06-26 11:31:44

  博时基金 混合资产投资部 基金经理 高晖

  近期,可转债市场波动剧烈,低价转债跌幅较大。日前,博时基金混合资产投 资部基金经理高晖就如何看待最近低价转债行情、把控可转债的信用风险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

  Q:如何看待最近低价转债的行情?

  答:近期低价转债跌幅较大,不少高YTM品种甚至大幅跌破债底。我们认为,一方面由于退市监管趋严,权益市场近期持续发酵个股退市担忧,由于正股退市转债将跟随摘牌转板,因此权益市场的担忧或向转债蔓延。

  另一方面,经历三年疫情,宏观经济仍处于弱复苏状态,不少行业景气度下滑,少部分公司经营杠杆偏高,债务压力较大,叠加近期交易所针对年报财务指标异常下发问询函,以及评级机构密集调整评级,市场开始演绎对部分个券信用风险的担忧。预计后续随着交易所问询、评级调整的结束,行情将逐步企稳,我们也将在严格把控信用风险的基础上,结合下修条款的博弈,挖掘其中的错杀机会。

  Q:如何把控可转债的信用风险?

  答:可转债信用风险主要包括本息无法兑付带来的偿债风险、正股退市风险以及重整风险。

  由于历史上大部分转债以转股形式退出,本息无法偿付的情况较少,转债信用风险更多体现为退市风险。根据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相关规则,上市公司可能触发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等多种退市情形而被终止上市。其中,目前较为常见的是交易类退市情形“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低于1元”。投资者可以结合退市相关标准对正股进行筛查。

  此外,正股财务资质与偿债能力也会引发转债估值波动。对于财务类指标的筛查,净资产为负、连续亏损且营收规模较低并连续下滑的公司或值得引起关注。同时,建议密切关注交易所关注函、问询函、信用评级公司发布关注事项等关键信息。监管关注点覆盖经营状况、财务指标、前期会计差错变更、公司治理、可转债余额占正股市值比例、可转债可下修空间等多个维度进行风险排查。

  Q:交易可转债ETF的优势是什么?

  答:跟踪指数代表性强,例如博时可转债ETF跟踪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指数,该指数样本范围广泛,更能代表转债市场行情。

  二是紧密跟踪指数,如博时可转债ETF自成立以來保持对指数的紧密跟踪,实现较小误差。

  三是持仓透明:可转债ETF以跟踪指数为主,相对其他可转债主动管理型基金持仓更透明。

  四是风险分散,产品运作时采用了优化复制策略,能够有效分散单一券种、单一行业所带来的风险,并及时规避个别瑕疵券、努力提高产品收益。

  五是产品费率低,交易灵活:管理费、托管费两项费率合计每年0.2%。场内T+0交易方式灵活且流动性充裕。

  Q:截至6月24日,博时可转债ETF规模突破110亿元大关。博时基金可转债基金规模迅速提升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方面,在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荒格局延续,转债市场当前的纯债溢价率水平不高,同时权益市场也处于底部区域,相较于信用债而言具有不错的配置价值。

  另一方面,转债市场近期信用风险有所发酵,跌破面值转债数量增加,部分机构出于规避个券风险考虑,通过转债 ETF 参与转债市场,相较于主动管理型转债基金,ETF 的持仓更分散、透明,偏债属性也更强,近一年表现优于同期万得可转债基金指数。

责任编辑:王若云

  “处罚是执法部门综合考虑的结果,是促进市场良性竞争的一种手段。对涉事企业不能一棍子打死,一味只看罚单有多大。”李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处罚力度越高,对企业打击和行业威慑力越大,但处罚过高也可能会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汪文斌说,中方坚决反对美方上述举措,要求美方立即纠正以涉军人权等幌子,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的错误做法,停止滥用实体清单等出口管制工具,遏制打压中国企业。中方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当前,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面临严峻挑战,始作俑者在于美国。解铃还须系铃人,美方需要首先采取措施为两国紧张关系止损降温,这也是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的应有之义。观察中美此轮互动,大约出于几方面原因:

  2010年,中国足坛掀起第一轮“反腐”,时任足协副主席南勇、杨一民等官员落马。在此之后的13年中,按照时间顺序,先后有韦迪、于洪臣、杜兆才3名来自辽宁的体育官员获得重用,担任中国足协高层。(注:韦迪曾任沈阳体院党委书记,1997年调入体育总局,2012年担任中国足协副主席;于洪臣于沈阳体院毕业后一直任职于体育总局,2012年担任中国足协副主席;杜兆才曾任辽宁省体育局副局长,2006年调入体育总局,2017年任中国足协党委书记。)

  今年在正阳干完活后,雷桂芬和丈夫回到了老家,连日“烂场雨”让他们担心家里的麦子,因为各地的集中收割,收割机变得非常紧缺,夫妻俩也想着要先尽着自家和本村的麦地收割。

  2022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会晤并达成重要共识,为推动中美关系校准航向、重回正轨创造了来之不易的积极势头,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中美关系将因此迎来转圜改善的机会窗口。然而,此后美方的一系列错误言行导致两国高层交往陷于停滞,双边关系再结寒冰。

戴佳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