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文化国潮市集举行 “海派非遗”成亮点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6-29 11:09:04

  中新网上海6月28日电(范宇斌 范煜昊)记者28日从上海市黄浦海外联谊会获悉,由黄浦海外联谊会携手黄浦文旅集团主办的“印象黄浦 海派潮Fun”沪港文化国潮市集日前举行。上海市黄浦区委常委、黄浦海外联谊会会长卢正出席活动。

  此次活动通过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集市形式呈现,借此推进沪港两地文化的深度联结,促进两地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更丰富的认知,进一步推动沪港双城高质量发展。

  卢正表示,此次沪港文化国潮市集的举办,为两地市民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非遗传承提供新平台,为沪港两地时尚灵感的碰撞带来新机遇、文化交流与合作注入新活力,期待“东方明珠”携手“东方之珠”,续写更精彩的双城故事。

  黄浦是 海派文化发源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广泛,极具特色。本次市集的最大亮点就是海派非遗,多位非遗传承人亮相,带来海派剪纸、掐丝珐琅、香囊制作、蜡染等多种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创产品。

  “大家对传统文化与时尚交融的兴趣浓厚,让我更加坚定走非遗传承创新之路。”来自黄浦区的非遗传承人李诗忆告诉记者,其以“新国潮非遗传承”为方向,创新研发各式海派艺术文创。

  同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李守白的作品也颇为引人注目。他以独特的上海城市风貌和生活方式为创作主题,将当代立体构成和套色技法融入剪纸艺术中,让剪纸作品跳出了平面、单色的传统风格,呈现出别样的海派风情。

  此外,香港手作文创青年也在市集上展示了他们的创意作品。这些作品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展现了香港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创新的追求。

  上海市黄浦海外联谊会理事、黄浦区港澳政协委员司徒婉雯告诉记者,沪港人文交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不拘一格。此次活动“以文化为灵魂,以互动为亮点”,不仅深化了沪港之间的文化交流,更为两地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注入新动能。(完)

  与西红柿打了近30年交道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侯丽霞向记者表示:“从口味来看,大体可分为两类,即甜味儿重一些的西红柿或者酸味儿重一些的西红柿。”侯丽霞介绍,西红柿要实现酸甜可口的目标,品种选择和种植环节都很重要。

  从内生动力看,建材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结构加速转型。低碳胶凝材料、保温绝热材料、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近年来,建材企业向低碳、环保、产业链下游深加工方向延伸的趋势明显,产品呈现多元化、精细化发展特点,企业盈利能力有效增强。“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墙体屋面材料、技术玻璃、非金属矿等产业的工业化规模化潜力巨大,发展空间依然广阔。”孙星寿说。

  今天,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征程中,我们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留守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要加大投入,确保农村留守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照料,公共服务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要强化基层治理,发挥好每个基层党支部、村委会、卫生室和家庭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乡村文化中心、健康中心、幸福食堂等,增强农村留守群体的获得感、安全感、归属感。此外,还要引入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为农村留守人员提供亲情陪伴、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服务;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文化下乡、社会公益活动等,拓宽农村留守群体的人际交往渠道,让每一位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都真正能感受到“大家庭式”的关爱。

  后来,康雪胜退伍了,老胡开始自己学做面条。那年休假,他专门为家人做了一回融合南北风味的手工面,全家人对他的手艺竖起大拇指。

  消费回归意味着中国消费者走出国门,将直接拉动亚洲乃至全球旅游业、服务业。教育回归意味着出国留学的恢复,将刺激国外房地产、服务等行业增长。投资回归意味着中国企业将到海外寻找投资机会,进而拉动他国的就业和消费。进口回归意味着中国对大宗商品、零部件、服务的进口需求将上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1月份,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以及旅游相关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明显上升,反映了企业预期在转好。春节后,企业复工复产具备连续性,基建投资活动有望加快释放,消费也将大概率回归常态化,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将持续显现。

林筱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