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创资讯:饲用需求难有放量 6月东北玉米价格上行乏力

来源: 大河网
2024-06-05 10:36:50

  【导语】5月贸易商存粮成本增加,惜售挺价,部分粮库及下游企业刚需采购,玉米价格上涨。6月份东北粮暂无价格优势,外发或不畅,当地下游企业采购意向或不佳,市场需求疲软,但成本支撑偏强,预计6月份东北玉米价格或窄幅整理,局部存降价成交的可能。

  存粮成本支撑增强,5月玉米价格上涨

  截至5月30日,东北玉米均价为2321.88元/吨,较4月末均价上涨78.75元/吨,涨幅3.51%。5月份东北玉米市场基层粮源转移至中间贸易环节,贸易商存粮成本增加,低价惜售,市场上量减少,阶段性供应收紧;部分粮库提价促收,深加工及饲料企业维持刚需采购,上调玉米收购价格,提振玉米价格上涨。本月东北玉米外发暂无价格优势,南发数量较少,市场走货不快,后期高价成交量小。整体来看,虽然5月份东北玉米价格上涨,但市场走货速度放缓,少量成交为主。

  贸易商低价惜售,市场上量减少

  5月份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格震荡上行后小幅回落,集港量环比减少。以锦州港为例,5月份锦州港玉米价格涨后回落,高点在24日的2360-2380元/吨,下旬 回落20-30元/吨,晨间玉米集港量累计25.9万吨,较4月减少41.9万吨,环比降幅61.8%。价格上涨,到货量反而下降,说明产地贸易商出货意向不佳,惜售情绪较强,市场供应量较上月减少。

  从东北深加工企业的到货情况来看,5月份企业玉米到货量减少。如图3,以东北某深加工企业为例,5月份该企业门前玉米挂牌收购价格累计上涨100元/吨,日均到车量在43车左右,环比上月减少33.85%,价格上涨到货量减少,产地农户及贸易商出货积极性下降,市场供应收紧。

  从供应端来看,5月份随着基层粮源转移至中间贸易环节,贸易商存粮成本增加,低价出货意向下降,市场上量减少。东北地区月度存粮理论成本为25元/吨/月,6月份存粮成本增加,对价格的支撑力度增强。

  6月本地需求有限,外发优势或不足

  从东北深加工企业库存水平来看,5月30日东北22家样本企业平均库存天数为33天,较去年同期低2天,但仍处相对高位水平。由于东北玉米价格相对偏高,当前东北深加工企业利润相较其他地区偏低,预计6月份企业生产积极性或无明显提升,对原料玉米的采购积极性或不佳。

  从东北玉米均价与华北玉米均价对比情况来看,截至5月30日,华北玉米均价为2292.86元/吨,较东北玉米均价低72.24元/吨,从当前价格水平来看,短期内东北玉米流入华北的可能性较小,且在价格上缺乏与华北粮的价格优势。预计6月份东北优质玉米或仍维持少量流入销区饲料企业,南发速度缓慢。

  6月份,进口玉米定向邀标拍卖仍将持续,饲料企业进口玉米到货后,或替代部分国内玉米用量,进而降低饲料企业采购东北玉米的积极性。同时华北小麦上市,饲料企业存采购意向,或替代部分饲用玉米,利空玉米市场,进而减少东北玉米的外流量。

  需求疲软,6月东北玉米价格或窄幅整理

  综上所述,6月份东北玉米价格或无外发优势,仍以本地下游企业刚需采购为主,需求疲软下,或限制玉米价格上涨。但贸易商存粮成本增加,对价格的支撑力度或增强,价格回落空间受限。预计6月东北玉米价格或区间整理,部分地区或存降价成交可能。

责任编辑:李铁民

  鲍威尔在上次发布会上谈及软着陆可能性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需要保持更高的利率。我认为道路很窄,但如果通胀持续下降,(软着陆)会更有可能。”包括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在内的多位美联储官员也在近期结合劳动力数据提到了软着陆的前景。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对多个部委2023年重点工作部署进行梳理发现,今年经济政策发力点聚焦于稳定扩大投资、恢复和扩大消费、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

  春节的余味尚在,很多人还在恍惚假期结束之快时,新的一年、新的事业已经向我们走来。

  这会儿,一名年轻村医去了村里随访,另一名正在整理村民体检档案。

  日本的政治立场是如何变得越来越鹰派和保守的?卓南生称,很多人把日本政坛明显右倾归结于3个原因,包括政治人士迎合保守派选民、美国的施压和“中国的崛起”。他表示,20世纪90年代之前,日本民众对国家发展方向分歧较大。与那时相比,日本现在总体氛围更加保守。不过卓南生认为,不是日本选民变得保守导致政治人士通过保守主义主张迎合选民,而是日本政坛的变化,比如“55年体制”的崩溃导致在野党无法对长期执政的自民党进行制衡,使得日本国内保守主义不断加剧。此外,日本当局通过一系列行动助长了日本选民的保守主义倾向,这些行动包括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以及通过媒体宣扬战前思想和狭隘民族主义等。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广州1月31日电 题:广式打边炉:一炉靓汤,浓淡皆可入味

刘嘉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