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洪涝灾害后,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29 16:19:48

  光明日报记者 张 胜

  当前,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结束后,各种污物随水流动,公众应如何做好个人清洁和疾病预防?6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此举行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会上介绍,当前,国家卫健委正指导各地扎实做好汛期医疗应急和医疗救治保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洪涝灾害发生后,环境卫生问题往往是导致疾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应急办主任、研究员孙宗科表示,在洪涝灾害之后,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过水的、淹没的或者内涝的村镇,要在洪水退去之后尽快开展清淤,对庭院进行整修,厕所、垃圾点位要尽快修复,把淤积的垃圾尽快清理。”孙宗科提示,饮用水 安全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尽量喝开水、尽量喝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为了预防水源性疾病,首先是要选择卫生安全的水;其次是不喝来源不明或者受污染的水,不用来源不明或受污染的水刷牙、漱口、洗菜等;再次是要避免接触不安全的水。洪涝灾害后,每个人都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水源地附近随意倾倒垃圾和污水,不随地大小便,以免污染水源和周边的环境。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宋坪还提示,公众要注意皮肤的防护和卫生,尽量不要让皮肤长时间泡在水里,尽量避免划伤皮肤、不要抓挠皮肤,接触脏后要尽快清洁。同时,尽量避免周围的环境损伤皮肤,比如高温高湿环境或日光暴晒,注意防蚊虫。

  (光明日报北京6月28日电)

  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针对一些地方和单位公款吃喝、“舌尖上的浪费”不时反弹,贪图享受、讲究排场陋习不改等现象,要及时严肃处理,点名道姓通报。

  作为支持基础研究最主要渠道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起开始设立“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旨在资助“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工作。研究内容由申请人自行提出,不限领域或方向,只需要两名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同行专家推荐即可,相关学部审查通过后,可获得1~3年的资助,每年资助强度不超过100万元。

  央视网消息:5月1日上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设计井深超亚洲纪录的 “深地一号”跃进3-3井,在塔里木盆地正式开钻施工。跃进3-3井钻探完成后将达到地下9472米,这将为我国今后进军万米深地提供核心技术和装备储备。

  4月2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青海省6名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通报显示,6名党员领导干部培训期间违规聚餐饮酒,次日,1名干部被发现死亡。

  央视记者问:“据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4月26日签署总统令,任命乌前战略工业部部长帕夫洛·里亚比金为新任驻华大使。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穆荣平认为,科研资助模式应该是一个“喇叭口形”,在“入口”处,应尽可能资助数量足够多的高风险、探索型小项目。随着对某个科学问题的认知越来越清晰,逐步聚焦到一个相对明确的方向,资助项目数量逐步减少和资助强度同步提升。当研究开发聚焦到重大应用目标并有相当积累时,需要更加系统性、高强度资助,此时科技领军企业实质性参与至关重要。越往后端越聚焦,企业参与积极性越高,到“出口”处,企业自身就有动力出钱资助,不需要政府资助。

许晏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